楊愛菊
【摘 要】小學語文活動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部分,側重于實踐,是綜合知識的運用,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同時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和發展多種能力。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小學語文開展活動課教學正是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為宗旨,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活動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87
語文活動課是以語文知識為載體,以誘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為目的的課程。它與語文學科一樣,共同擔負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智力和個性發展的任務。筆者認為,語文活動課,教師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學生推到臺前,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深化所學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增強才干。
一、小學語文活動課的特點
1.獨立性。活動課的特點一是在活動過程中應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小學語文活動課主要靠學生自己主動、獨立地去完成課業。大部分學生具有顯著的主動的傾向,而活動課的開設十分靈活,作業傾向于實際應用方面,因而能引起兒童要做的愿望。為了解決問題,就要靠個人的理智、情感、意志參與活動。尤其是兒童理智活動的積極展開,能促進其獨立地獲取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活動課中,從選擇和確定活動內容,到活動過程的組織、實施,都應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親自去完成。
2.實踐性。活動課的特點二是在活動中讓學生去實踐、去做,在“做”中學習。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早在300多年前就曾講過:“在學校里面,應該讓學生從寫字去學寫字,從談話去學談話,從唱歌去學唱歌,從推理去學推理。”這樣一來,學校就可以變成一個忙于工作的工場,凡是努力獲得了成就的學生就可以體驗到一句成語的真理,就是“我們同時形成了我們自己,也形成了我們的材料。”這段話的意義是深刻的。尤其是學習語言,要掌握語言工具,就更需要親自參與實踐,從讀中學讀,在寫中學寫。
二、小學語文活動課的作用
1.激發主動探索的動機。動機是行為的誘因,舉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活動課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各種語文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如在小學中高年級開展語言警察巡邏、語文游藝宮、相聲表演會、繪畫日記展、社會考察錄、語文聯誼會、信息擂臺賽、十分鐘演講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適時地開展。
2.端正主動探索的態度。語文活動課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之上的,這有利于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如三年級學生開展以“春”為主題的語文活動時,每個學生說出與春有關的詞語,有個學生背誦與春有關的名句、古詩等。在說詞背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發揮還結成了對子賽,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爭意識強,合作精神好,活動效果佳。
3.激勵主動開拓精神。語文活動課教學強調群體間的經驗的交流,相互啟發,使之產生更強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強的精神。同時同伴之間的交流還使學生逐漸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養成能容納不同意見的習慣,從而使自信和謙虛有機結合起來。
三、小學語文活動課的思考
1.認真設計語文活動課方案。語文活動課在設計活動形式和內容時,要緊扣教學內容,通過挖掘教材中的探索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確定訓練目標,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方案,不要游離于目標之外隨心所欲。要以語文學科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再現或深化人手,展開探求、發現,全力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查字典比賽”、“成語接龍”、“猜字謎”等,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身于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活動中。
2.激發內驅,注重“動”。小學生好奇愛動,這是他們的年齡特征,“語文活動課”就是要“動”,即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通過動眼,培養細心觀察的能力;通過動腦,提高思維素質:通過動口,提高朗讀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動手,提高寫字和習作的本領。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讓學生能動,在教學過程設計上要激勵學生愛動,在學法指導上啟發學生會動。
3.活動形式要多樣。由于兒童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教師應采取多種新穎的活動形式,讓兒童的學習器官全方位開放:開放其腦讓其自由思考,開放其口讓其自由發表,開放其手讓其自由操作,這樣,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保持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個性。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動方式:
(1)競賽。歇后語對抗賽、成語接龍賽、編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猜謎語比賽、演講比賽、讀詩繪畫比賽等形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當這種方式與兒童的集體榮譽感融為一體時,就很快由個體的外部動力轉化為個體的內部動力,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2)嘗試。這其實是一項很好的創新活動。我在學生進行了有鋪墊作用的訓練之后,尋找出一般的規律,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在順應了學生喜歡表現自我的心理發展特點上提高創造的能力,如指導學生嘗試編兒歌、猜謎語、編手抄報、編課本劇等。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
(3)表演。學生天性好動,喜愛表演。我有時將約定俗成的成語讓學生演出生動的情節,有時將課文內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等。這樣,盡可能地為每個學生提供聽、說、讀、寫、演、制作等實踐機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個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表演中感受、理解和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語文能力。
(4)游戲。我常把活動課的內容融入游戲之中,或者在活動課中穿插各種各樣的游戲,誘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置身于活動中,在玩中學。
總之,活動課對于豐富學生生活,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加深學生語言體驗,提高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總結,積極探索,為實現簡潔高效的語文教學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參考文獻
[1]王麗.談小學語文活動課的重要性和特點《考試周刊》2015年59期
[2]姜柳.華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時代文學》2008年4期
[3]盧俊霞.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才智》201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