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凡
【摘 要】提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常見的環節,通過提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也能夠使教師隨時掌握學情。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策略方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41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推動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數學課堂不只是教師的一言堂,不能一味只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應該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能夠為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不再處于被動狀態,而是能夠與教師積極配合,在互動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雖然課堂提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提問仍然存在著低效或者無效的尷尬局面,這些問題使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教學反思和積極探索,用各種策略和方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一、提出的問題要恰當
問題是課堂提問教學的中心,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效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置需要教師針對實際教學情況,提出的問題要恰當。
首先,提出的問題要新穎,并且有趣味性。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高中數學的難度較大,加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致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忽略的問題。高中數學課堂提問如果能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新穎,有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才愿意去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更加開放,可以有多種形式,除了從教材中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進行知識的拓展,豐富課堂問題,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點到面的距離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體,如教室、桌椅等進行舉例,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其次,要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根據現代教育學中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提問時應該遵循這個原則,提出的問題的難度要符合這一理論,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努力“跳一跳”就可以得到答案,有所收獲。問題的難易程度會直接影響課堂提問的效果,問題難度過大會使學生沒有信心,停滯不前,而問題過于容易又使學生不能有所提高,浪費教學時間,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提問過程中需要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
最后,還要注意問題的梯度性,并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所謂梯度性,是指問題的提出要由易到難,先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學生回答順利,對提問產生興趣,然后難度逐漸加大,鼓勵學生思考并回答。不同的學生數學水平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分層教學,對不同學生的問題或者要求應該是不同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進行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應該注重啟發性,不能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首先教師提問的問題要有價值性,這樣能夠使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逐步深入,論語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在激起學生的探索興趣之后,在學生苦尋答案而不得的時候進行適當點撥,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解題的能力。
其次,教師要重視過程、輕視結果。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成績,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多樣化。在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通過提問不僅讓學生得出答案還要關注答案是怎樣得出的。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意循循善誘、進行啟發,還要了解學生思考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例如,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為什么這樣思考”“這個結論你是怎么得出來的”等等,這樣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思維過程,了解學生的學情,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三、進行探究式提問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索,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探究式提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首先,提出的問題要有探索性,這一點也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容易被忽略的,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平常,學生容易不感興趣,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提出探究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并且注意問題的開放性。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題多解的問題,讓學生得以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其次,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在提出了探究性問題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教師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索過程,自己提出假設、進行探究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并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有助于許多新想法、新意見的出現。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夠讓學生感受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規律,獲取數學知識,并且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探究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等。
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但是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進行點撥和指導,明確探究的方向。此外,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為學生掃清障礙,確保探究過程順利進行。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著課堂提問無效或低效的問題。教師應該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精心設計問題,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等,通過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