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摘 要】從教中學,從學中教,確實有些淺陋的見解和體會,還望各位同仁來幫助探討和提升。素質教育要落到實處,老師就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創新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是既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又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最迫在眉睫的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換代。
【關鍵詞】高中生物 教學感悟 教師角色 課堂互動 情感熏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8
現在的課程標準,可謂是標準更高,要求更嚴。歷經生物教學也有幾個年頭,嘗到了生物教學的酸甜苦辣。
一、轉變教師角色
課程新標準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完成實驗、進行獨立技術操作、探討一些新學科問題并完成相關的學習報告、進行社會實踐調查以及拓展性學習方式等多項課題學習任務,這是舊課程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教書匠”轉變為“引路人”。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要善于“反思”,增加內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加強課堂互動
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互動”在教學中受到了高度關注。“師生互動”的出發點是要對的學生思維進行引導和培養。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為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面對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我認為我們教師不應該直接予以回答,可以留給學生幾分鐘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予以點撥,對于學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應予以展示和分享,對于學生間共存的疑問,我們教師再集體教授。例如,有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植物種子的萌發”一節內容時,課前,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去探究溫度、水、空氣等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聯系非生物因素對植物種子萌發存在著怎樣的影響。在課堂上,首先要求學生互相就自己所設計的實驗進行交流和討論,就學生討論的情況,我再進行必要的點撥指導,學生沒有涉及的地方,再適當地予以補充和延伸,盡可能實現教材、自然、生活環境立體式的融合。最后再留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小結,實現知識的自我提煉和梳理,將本堂課所學與原有的知識表象有機的融合。
三、加強情感熏陶
直接影響認知水平往往是情感在作祟。人在高興時,就容易通過接受外界信息,人在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見而不入眼”“聽而不入耳”的情形。教師就要根據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被限制在課堂提問和回答問題上。除此之外,師生之間沒有更深層次的溝通。學生只有在對所學知識非常感興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一步探求知識。因此,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知識需求的基礎上,從多種角度出發,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卸掉思想包袱,輕松探索生物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小組討論和其他互動環節,使學生能夠自由發表對知識點的看法,鼓勵學生質疑書本知識,并倡導自主學習的精神。初中生物教學是一項系統性和靈活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具有特殊的培養目標。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生物實驗的開展,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求知的能力。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設計方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充滿熱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應用情感調節,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創設實驗情境
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階段,生物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設計性或探索性的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或探索性實驗在激發學生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規實驗所無法比擬的。設計合理的小實驗,教師從創設情境入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若能輔之設計合理的小實驗,則將勢必容易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一來,無疑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提高興趣和信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并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處在學生視野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之中,能否在學生中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能力形象是極其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孫敬修先生說:“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并儲存,然后指導行動。”這就說明教師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試想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師,怎能通過你的課堂讓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呢?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讓學生欽佩,贏得學生的好評,教學的實施就能順暢。
總之,新課程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此,我們的初中生物教學必須將課堂大膽地還給學生,切忌照本宣科,創新我們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度,改變傳統的搬運知識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要面向全體,要考慮到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統一要求,更不能搞一刀切,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讓他們自己暴露出問題,引起質疑,老師不刻意去約束學生的思維,學生才能自由地、大膽地發揮其想象力,學習才更具主動性,生成的問題才會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