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強
【摘 要】盡管當下素質教育理念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推進,但是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仍然是不能夠放松的事情。新課改的教學實驗并不意味著否定提高高考成績,提高高考復習效率仍然任務艱巨。
【關鍵詞】高中數學 高考復習 提高效率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03
在當下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教學背景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但是在一些地區,高中數學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的產生和教師對高中數學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的片面理解有關系。很多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人文化特性以及人本化的優勢,將教學的中心置于對教學策略的制定以及對教學方式的選擇上。由于受到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被很多教師們全盤否認,很多教師直接將傳統的教學方式納入到遺棄的區域內,而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以提高高考成績為重點的教學目標一棒子打死。
實際上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是為了緩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良好興趣,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長遠健康的發展。但不得不說,如果教師偏激地認識和理解新課程改革就違背了高中數學的教學初衷,也違背了對學生成績考核的教學規定。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仍然應當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可以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應用到高考前的復習中,以提高復習效率。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實現。
第一,在高中數學的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其數學學習水平。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有所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如果采取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就有可能使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跟不上復習的進度,而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耽誤學習的進程。
為此,教師在具體的復習規劃的制定中,先應當對教學對象進行深入的認識、分析和理解,并且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具體來講對于那些考試不及格或者是剛剛及格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對其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教科書上的例題進行學習,讓學生重點熟悉例題講解的內容;對于那些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講,教師要在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之上,進一步安排提高與其做題能力相關的練習,以鞏固學生的基礎能力,并進一步提升其數學解題能力。
比如在講解“三角函數”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分層次的教學方式,對于那些知識掌握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的題目訓練可以把教材中題目難度作為考慮的依據。對于那些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從訓練書以及網絡資源等多種可能性的途徑中,尋找提高學生做題能力和解題技巧的練習題目。
第二,在高中數學的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技術來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構建,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數學基礎知識框架。在高中數學的知識復習中,由于數學知識點的龐雜,很多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框架,這樣就很難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的把握,知識學習上的混亂也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對高中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展示,幫助學生完善數學學科知識體系。比如教師在講解幾何知識的時候,可以將幾何圖形相關的圓錐體、球形、立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可以按照立方體的周長、面積進行分類,以方便學生進行系統的區分。
同時,在幾何圖形中也經常會遇見與最短路徑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加以系統整理,并加上例題進行解釋說明。又比如,在單元復習時,教師可以展現本單元的數學公式,尤其是在三角函數這一模塊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容易將sin60°的數值與cos60°的數值相混淆,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的形式將sin、cos、tan相關的數值進行系統的展現,并結合相關的圖形變化加以講解,這樣學生就會加深對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的理解深度。
第三,在高中數學的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效果。在高中這個關鍵的學習時期,不管教師花費了多少的心思,采取了多種教學措施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如果缺乏學習的勁頭,不能主動學習,同樣不能取得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的努力也就白費了。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尤其是在高考復習階段,學生需要將知識內化到自己的頭腦中,如教師在講解概率問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整體上來講,概率問題出錯的可能性不較大,學生需要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可以發表自己的學習見解。在學生的相互交流中,可以發現學生的不同解題方式,有的學生會將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詳細的羅列,以想象地展現各種可能性的情況;有的學生則習慣于運用抽象性的思維方式對可能性的情況加以估算。在不同的思維的溝通和交流中,學生可以實現彼此之間的互學互助。
第四,在高中數學的復習中,教師要加強對自我教學工作的反思力度,不斷促進復習教學的進一步完善。教師完整的教學設計并不是簡單地停留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之上,而是應當拓展到課堂教學之外的課后反思的教學階段上,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反思將是不斷促進教師的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環節和手段。通過課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吸收教學中的積極因素,并為下一次的教學提供參考的經驗,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失誤環節教師則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著重認識和分析這一教學失誤出現的原因,并及時采取積極性的教學策略對教學現狀進行改善。
比如,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習慣使用多媒體教學,但是在實際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中,教師的技術操作能力以及課件制作能力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教師加以彌補。具體來講,教師有時候會因操作失誤而耽誤課堂授課的進程,也可能會因為課件制作過于花哨或者過于偏向于動態化,而出現影響學生學習注意力的教學問題,這種情況在講解概率相關的問題時要尤其注重。比如在對一些表格、餅狀圖形等相關圖形的制作中,對色彩的選擇使用可以偏于平淡和靜態狀態,為此,教師要趨利避害,才能有針對性的發揮教學技術的優勢。
總而言之,在當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現狀中,高中數學教師不能忽略學生的復習效果,而應該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促進學生數學復習效果的提升,進而促進高中數學整體學習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