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剛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社會各個方面對小學生學習素質的要求,有效性學習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重視。小學數學的有效性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效性學習的利用程度還較低。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有效性學習內容和意義進行深入的了解,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對小學數學有效性學習的策略進行科學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學習;策略探究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投入最少的時間、精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這堂課就是高效課堂。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本文從創設情境、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學反思三個方面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具體對策。
一、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建立在現實情境、實際生活以及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所以數學教學離不開情境的創設。
創設情景有多種方法,如:可以把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創設情景。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來創設情景,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一課時,創設了“飲料配制”這一教學情景,課伊始,教師提問:同學們喜歡喝飲料嗎?都喜歡喝哪一種飲料?學生都說喜歡并紛紛說出自己喜歡喝的飲料,這時教師接著問:那你喝過自己配制的飲料嗎?學生都說沒喝過。這時教師因勢利導:這節課我們就自己動手配制飲料。配好之后,教師讓學生品嘗一下自己配制的飲料,由于配制的時候沒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發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說法。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要求學生互換手中的飲料,再次品嘗,學生又會發現同桌配制的飲料和自己配制的飲料味道不一樣,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學的飲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這時教師及時引導: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飲料,水和飲料粉一定要適度,現在就請同學們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應該放幾份飲料粉,幾份水配出來的飲料才好喝。這時小組合作,共同動手配制飲料。這樣的教學情景,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高度的關注和興趣,而且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沿著有關問題的解決生動地展開,學生始終懷著極大的興趣主動地探究、討論、合作,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我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教學重點是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學難點是根據描述畫出路線圖。教材只借一幅平面圖,在上面畫一個方向標讓學生確定物體的位置,這樣的教學內容很枯燥,為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課堂內容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立刻精神振作,注意力非常集中,并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熟練掌握了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既突出了教學重點,也解決了教學難點,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好奇心,并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我想利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于一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例如,再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重難點是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首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然后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來考慮?如果教師只是在黑板上畫一畫,學生剪一剪,學生會感到這些都是老生常談,枯燥無味,甚至還會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感到很抽象。為此,我通過課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演變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平行四邊形至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中,思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高等于長方形的寬,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最后要求學生仿照圖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個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運用好信息技術,才能激活課堂,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突出了教學重點,也解決了教學難點。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明顯提高,對教學信息的反饋比較積極,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真正變苦學為樂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上完每一節課,課后都要進行總結、反思。本節課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沒有講到的地方,本節課是否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本節課是否做到了精講多練,教學過程時間安排是否恰當。通過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最終構建一個高效率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林典強.小學數學與多媒體[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7)
[2]溪坤.運用“翻轉課堂”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6(21)
[3]杜澤娟.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
[4]邱曉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5]邱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發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7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縣東來鄉海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