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春
【摘 要】導學案是教師都比較熟悉的東西,將導學案恰當的引入高中物理教學中,其貫穿于教學始末,引導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改理念。本文以導學案為切入點,探究其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 導學案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58
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揮了傳統教學中所未起到的作用。長期以來,評判教學是否最優化,有兩條標準,一是教學效果要最大化;二是教學所消耗的時間要最小化。通俗來講,就是用最小的代價來創造出最大的效益。新課改后,一方面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求用最新的、最科學的方法來教學和學習;另一方面又要給予學生充沛的課外時間,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休息和鍛煉,但同時又要保證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不能低于之前的水平。在這樣的形勢下,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就起到重要的作用,導學案的使用,體現了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路,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同時又緊密地聯系了教師與學生,使之二者較好的擰成一股力量去達到教學要求。
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經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發現確實對教學有所幫助,但由于導學案是新興的教學工具,不少教師和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還存在一些問題,從而制約和影響了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導學案有“路線圖”“指南針”之稱。但是,一旦運用的不好,可能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誤導,導致學生找錯方向而迷路。
一、高中物理導學案的實施
高中物理導學案的實施不外乎包括課前階段、課堂之中、課后階段,當然在這三個階段之中又有不同的步驟。在課前階段,對于導學案的使用是首先將制定好的導學案發放給學生,讓學生結合教材自主預習和檢測預習效果,然后教師回收,發現問題和情況,為課中階段打下基礎。在這一階段,教師主要是指導學生認識到即將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能夠重視其中的重難點,并初步感知一下。
其次便是課中階段,課中階段也是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教師組織學生對知識進行構建,重點而深入地學習知識,并且進行交流討論,理清知識脈絡。最后便是課后階段,此階段主要是教師回收,分析導學案,了解和發現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學生則通過練習鞏固和提高。高中物理導學案,首先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共同探究,突破難點。其次是查漏補缺,當堂測驗。這其中每一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組織、指導和督促,教師既要適時調控,又要進行調撥,幫助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實現以學為主,以教促學,教學相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最優化,為學生教師減負,順應新課改的理念。
二、高中物理課堂導學案的教學模式
一般而言高中物理教學包括,新課的講授、實驗操作教學和復習課。如何將導學案結合在其中,必然會對高中物理教學起到促進作用,筆者通過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使用導學案的實踐經驗,探究出高中物理導學案運用的三種模式,分別是講授新課導學案模式、物理實驗操作導學案模式、復習鞏固導學案模式。這三種模式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與導學案的結合,推進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下面將分別闡述: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新課講授導學案模式
新課講授導學案模式的基本環節為:制定學習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反饋信息,教師點撥,理清知識,構架整合,復習檢驗,遷移拓展。在導學案中,把高中物理知識問題化,通過解決問題來串聯整個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一步一步慢慢地升華,有目的的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通過導學案科學的指導,學生接受知識,固化為自己的,并且在自己的頭腦中主動重組和消化,進而構建起新的知識模型。
借用導學案的方式來講授新課,將導學案與其他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整體地設計和規劃,引導學生有序科學地學習,層層深入。特別是現代多媒體設備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有利于提供新的優勢,為導學案助力,更好地發揮導學案的優勢,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彌補導學案的不足,教師可以相應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使課堂氛圍得以更加活躍。
(二)高中物理實驗操作課導學案模式
實驗課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為:明確實驗課題,創設情境引導探究,設計實驗方案,問題探討,動手實驗,總結實驗結果,分析實驗過程,總結實驗報告。在物理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掌握主動權,進行獨立的實驗,教師適當的指引和糾正學生即可,不能做過多的干預。在實驗中尤其強調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嘴交流,在運用導學案來組織實施實驗課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調控課堂,培養學生實驗的習慣和態度,做到嚴謹有序,注意安全。教師在實驗課中的導學案,不僅要遵循物理實驗的基本規律和特點,還要保證學生操作的可行性。導學案的設置,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驗課導學案模式,應該注重學生的特點和實驗的特點,導學案要和實驗課有機地結合需要考慮不同的實驗,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
(三)高中物理復習課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
復習課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為:明確復習內容,制定復習目標,梳理知識結構,查漏補缺,練習鞏固,提升遷移。復習對于任何一門課程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高中物理復習課同樣也不例外。由于遺忘曲線的規律,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必然對之前的知識有所生疏,需要及時進行復習鞏固。教師通過導學案要做好復習課,同樣離不開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問題,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同時在復習課中,學生要憑借導學案學會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拓展。
通過導學案,要將學生從學提升為研究性的學習,促進學生自我的成長。復習課導學案模式,尤其應該注重發散思維的功用,促進學生的應變能力,不能讓學生感覺到是炒剩飯,而是在舊知識中去獲取新的營養。同時,在復習原有的知識的基礎上,重在提升學生,注重創新和拓展,讓學生又能更上一層樓。
綜上所述,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是極為廣泛的,并且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本文結合筆者的經驗著重探究導學案在高中物理的新課教授、實驗課、復習課中不同模式的運用,說明了導學案對學生的學習和物理教學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應該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