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川
【摘 要】音樂教學是綜合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現在音樂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學生來講,音樂課不僅是一種放松,更是一種審美的升華。對于音樂的學習,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學音樂 興趣 師生關系 多媒體應用 校園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58
中學時期的音樂學習對于學生來講就是一種放松心情,愉悅精神的課程,中學時期是素質改革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學生的要求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在應試教育歷練的影響下,很多家長和學生并不重視音樂學科的學習,對此,要想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教師就必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是教師和學校應該重視的一項工作。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接觸一門學科最初的動力
師生關系一直以來都是教學過程中影響深遠的一部分,如何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何與學生平等民主的交流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對于一門藝術類的課堂來講,學生的興趣都會比較高,為了維持并加深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因為中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的印象總是會延伸到對學科的印象。
所以,為了維持學生對音樂的初始階段的興趣,教師應該放下自身的教師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可以在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音樂觀念,在音樂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教師可以與學生成為很好的朋友,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這門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音樂本身就是活躍課堂的催化劑,所以音樂課堂不會很冷清。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的特點,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學生,根據對中學階段學生的調查,音樂教師深得學生喜愛,但是音樂教師與學生見面的時間并不多,所以,教師要積極利用僅有的課堂時間去了解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音樂知識與其他課程知識結合,提高應用音樂知識的頻率
音樂知識的內容非常廣泛,而且類型多樣,可以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其他學科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應用音樂知識的頻率。中學時期恰好是學生處于青春期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美術領域都會有一定的向往,教師恰恰可以利用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性格特點,去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氣質,這種內在修養在現階段的中學教育中是區別于其他學校的一種特色風格。
具體來講,中學時期每一個學科都能夠利用音樂知識去提高學科的影響力,如果說現在的應試教育已經把學生培養成專業學科的擁護者,那音樂課堂就可以利用其他學科知識來加大學生對音樂的重視。以其他學科的學習來說,語文知識中有很多文學性的東西都可以運用音樂來促進學生對文學知識的背景和故事情節產生更好的共鳴。英語知識可以借助英文歌曲進行課堂的導入,歷史知識可以促進學生對歷史事件產生更好的共鳴。有很多中學學生偏愛流行音樂,但是我們中學時期的音樂課程涉及的內容大都是比較古典的一些音樂知識和經典的音樂曲目,這有可能會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抵觸。所以,音樂教師完全可以借用學科知識來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三、借助多媒體更好的聆聽音樂
社會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越來越便利的教學工具,尤其是多媒體的發展,為教育領域教學手段的變革提供了載體,現在,無論是中學階段還是小學甚至大學階段,課堂教學都已經離不開多媒體了。尤其是藝術類的學科,多媒體可以直觀生動的呈現藝術類的知識內容。音樂涉及很多東西,一首曲子可能包含動人的故事背景,可能有著作者無法傾訴的悲傷,可能有作者期待的美好等。所以,利用多媒體呈現音樂背后的故事,借助多媒體教學相對于教師口頭講述故事,多了意境的熏陶,心理學也曾對這種情況進行證實,音樂對人產生的影響是不可替代且影響深遠的。
以往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學很可能是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不會帶領學生一起欣賞音樂,這樣的課堂模式只會減少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借助多媒體,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播放一些經典曲目,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聆聽音樂過后的產生的情感及時進行知識講解,效果會大大提升,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音樂知識的理解中去,更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四、講解有代表性的音樂著作的人物和故事背景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在中學音樂教材中有著簡單的介紹,這首曲子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只是一首普通的曲子,但是《二泉映月》背后的故事對學生來講卻有著哲理性的人生意義,如果教師不給學生細致講解這首曲子的故事背景,我想學生對這首曲子的鑒賞也就直接過去了。中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并不是太過認真,除了興趣指引下的記憶,大部分學生對于音樂知識都是學過就扔。但是,整個中學階段下來,總應該有幾首經典的曲目深入人心,在學生心里留下蹤跡。比如說《二泉映月》,教師可以用這首曲子做背景,給學生講解阿炳的故事,并告誡學生在面對外界的贊揚時,要始終堅守住心理的謙遜,不能被外界的聲音擾亂自己的本心和最初的追求。阿炳就是因為外界對他的贊揚失去了自己,最終導致雙目失明,雖然最后創作出了《二泉映月》這么著名的曲子,但是過程應該可以更美好一些。這種富于哲理性的故事對學生而言都是印象深刻的。能夠出現在音樂教材中的曲目一般都有令人深刻的背景,所以,教師要把握住音樂本身的這種特點,激發學生探討音樂的興趣。
五、開展校園音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音樂這種藝術類科目最適合用來開展校園級別的一些課外活動,音樂是沒有界限的,各年級之間可以通過音樂進行無差別的交流。學校應該定期舉行一些關于音樂賞析或是一些歌唱比賽,每次活動都制定一個明確的主題,提前告訴同學們,這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準備,搜集關于比賽主題的相關材料。音樂包含很多東西,在了解過程中,學生會慢慢發現音樂的魅力,因為了解而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中學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好勝心,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從學校層面推出一系列關于音樂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探索音樂知識,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中學音樂的學習不應該受到限制,音樂學習不是考試制度下的產物,應該把音樂作為培養學生文學修養和藝術修養的載體,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在培養學生興趣為目標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