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宣
【摘 要】農村職高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才更好地為農村建設服務。在當下加強對農村職高政治教育的重視度,提高農村職高政治教學質量,符合當下建設新農村的具體要求,體現時代精神,為此,教師要從多方面促進其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職高 政治教學 教學策略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65
在建設終身學習型社會口號的呼吁下,各種形式的成人后續教育手段以及教學模式逐漸發展。成人教育被納入到教育整體體系中,并在促進成人教育提高社會整體文化水平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成人教育發展中,還存在著嚴重的農村和城市成人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視,并能夠采取積極的措施,提高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水平。
當下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發展階段,加強對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力度和重視度的教學制度的建設,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可以幫助構建終身學習型的社會,從當下的短期利益來看,能夠響應構建新農村的號召,為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農村職高教育作為實現農村成人教育后續教育的一種教學形式,對彌補農村成人教育的不足有積極的作用,加強農村職高政治教育也將有助于社會整體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的提高。為此,教師要注重農村職高政治教育的教學原則,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這一學科的發展。
一、農村職高政治教育中應該遵循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原則
首先,在農村職高政治教學中要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相協調的教育原則。對于大多數的離校人員來講,就業后很難有繼續教育的途徑來獲得更高的文憑,通過農村職高教育這一教學途徑,學生可以彌補過早離校的遺憾,并獲得更高水平的文憑憑證。但在實際的農村職高學習中,很多學生在獲得文憑以后,更多地想借此機會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在這種發展理念的支撐下,很多學生畢業后并未留在農村進行服務,而是借助已獲得的文憑證書,去追求更高層次的職業理想。這就造成農村人才的流失問題,加劇農村發展的人才需求危機。
為此,在農村職高政治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一方面,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并宣傳國家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的規劃以及相關的促進政策,讓學生了解并獲得在此地發展的希望和憧憬;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農民的積極價值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促使學生從大局出發,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樹立為農村服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理想觀念。
其次,在農村職高政治教學中,要堅持立足于現實基礎上樹立理想目標的教育原則。農村職高的教育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實用價值較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與農村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性人才,為此,對于學生而言,樹立符合現實基礎的理想目標對學生今后道路的選擇和人生的發展走向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政治教育恰恰能夠幫助學生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念。
具體來講,在樹立發展目標的時候,政治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當前的社會需求出發,并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生活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理想目標的確定。在學習中很少有學生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做出選擇,一部分學生渴望繼續深造,一部分學生放棄眼前的就業機會坐等良機。還有一部分學生企圖為農村服務,但缺乏對農村發展狀況以及專業需求的宏觀把握,最終導致自己的專業選擇不符合農村實際需求的問題。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專業特長、能力、生活境遇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總之,政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基礎上,客觀對待自己的理想目標。
二、農村職高政治教育中可采取的具體教學策略
第一,在農村職高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高教育,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都具有相似性。在農村職高政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獲得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理想思維和邏輯。農村職高教育中的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低于普通教育環境中的學生,但是情境教學法恰能彌補其在學習中抽象思維不足的缺陷。比如在講解“量變和質變”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通過講解“賣襪子”事例,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的思維邏輯。一雙襪子只要能獲得一分錢的利潤就能出售,商家一個攤位一個月若能賣出80萬雙襪子,就可以獲得8000元的利潤,這樣一年下來就能賺接近10萬元的利潤,經過多年以后,賣襪子的商家從一分錢賺起,逐漸成為一個有錢者。這一事件正說明了經過對金錢量變的不斷積累,最終實現商家身份質變的重大變化的道理。
第二,在農村職高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合作式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獲得發言權,并不斷培養自己的表達自信。在職高學生中,存在一部分學生學習信心不足,他們先前的學習水平嚴重影響其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大部分學生放逐自我,缺乏積極進取的學習心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開口說話,帶動他們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讓他們對相關案例表達看法,從而提高自己的社會批判能力。合作學習的方式則是在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的同時,提供了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會發現身邊的學生和自己的學習情況接近,當他們發現班內同學的學習水平相當的時候,就會放下自卑的包袱,重新開始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
第三,在農村職高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系統、直觀的呈現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在整理政治題中,有不同答題思路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課件展示,以減少板書的時間。比如,提到“黨”這一主題,就要想到黨的性質、黨的宗旨、黨的廉政建設等各方面的內容。學生面對條理的知識框架,更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
總之,在農村職高政治的教學中,教師既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理念的引導工作,幫助其樹立服務農村的積極理想觀念;又要采取積極的舉措促進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政治常識,獲得基本的唯物主義價值觀念,以此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判斷標準體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得知識和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多方面素質的提高,進而打好建設新農村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