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貫徹學習方法的教學,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習方法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83
教授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就是告訴我們教授理論知識不如教授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其可以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這樣才是教育教學最終應該實現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應具備的特點
學習方法教學在整個學生生涯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據各個階段和層次以及學生年齡的不同,可以發現每個階段的學習方法教學都有不同特點,而且根據科目不同方法也有著各自的獨特性。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教學有著以下幾個特點。
(一)貫穿于整個小學教學階段的整體性
小學階段的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所需要的時間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中是最為長久的。將初中階段教育納入初級教育的階段更是將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拉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段式教學。將初中教育拋開不說,單說小學教育,就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一段,是低年級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強,也最為聽話,學習以記憶知識為主。三、四年級為一段,是中年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漸漸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樂于展現自己,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個階段的學生記憶力強,除了記憶一定的知識外,還應該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滲透。五、六年級為高年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漸步入青春期,心智提升很快,老師和家長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學生成長的速度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在整個小學階段,對高年級的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學是最有必要也是效果最為明顯的。
低年級階段的學習方法教學主要體現在生字詞學習方面,低年級語文學習主要圍繞拼音、生字和簡單的短文閱讀,以及看圖寫話,學習方法方面主要也是圍繞這幾個方面。在最主要的生字學習中,對偏旁部首的講解是最能體現學習方法的,漢字學習有一定的規律,偏旁部首是每個漢字都會有的,在生字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某些不變的東西對之后較難寫的漢字學習有非常大的作用。中年級階段的學習方法教學主要體現在閱讀學習方面,中年級的語文學習主要圍繞閱讀、誦讀、初級寫作進行。學習方法上最需要教授的是閱讀學習方面,到了10歲左右的孩子,簡單基本的漢字已經能掌握大部分,進行一般的閱讀沒有太多的障礙,這時候的大量閱讀對于孩子今后的語文學習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主要在于表達,表達又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其中書面表達更為重要,良好的書面表達不僅是作文寫得好的體現,更可以訓練學生前后、因果、大小、包含等邏輯思維,進而讓學生在其他科目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更能井井有條。除此之外,作文是表達感情的手段,作文寫作方法的教學是這個階段的重點。
(二)廣泛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感知世界、接受世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教學也應該盡量多的涉及各個方面,因此語文學習方法的講授具有廣泛性。
首先,知識面要廣。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包含著非常廣泛的內容,文學、歷史、哲學都包含在內,是一個普及性的教育階段,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自我的知識面有一定的擴展。比如,在講到寓言故事的章節時,課文涉及《亡羊補牢》,就可以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其他語言故事、成語故事等,或者給學生提供簡單的文言原文,進行適當的背誦,提前感知文言文的魅力,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法,為今后的文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廣泛。語文教育和英語教學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同為語言教學都需要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進行能力的培養。從這四個方面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方法,進而形成聽說讀寫的能力。
(三)易懂性
學習方法的獲得需要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教”只是外因,學生的“學”才是內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還需要學生的理解和主動的學習。學生主體性的培養體現了學習方法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易懂性。只有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站在老師的角度總是會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些問題,方法的教授上可能會出現過深、過難的問題,這樣的教法看似深入其實學生并不能明白和理解其中的意義,教了也等于白教,毫無作用。比如在小學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希望學生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就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舉例分析,但這個與文章內容相似的例子一定要恰當,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否則只能適得其反,使學生對原有的文章理解也出現模糊,因此老師需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有的學生拿到一篇閱讀題目都不認真觀看和分析就直接進入文章,試圖找到文章中心與主旨,結果卻往往是答案與文章意義相去甚遠。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教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語文課上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教授,這樣才是一節合格的語文課。在學習方法的教學方面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意識地進行指導
在一節課的教學規劃中,教師一定要落實學習方法這個層面的計劃,明確這節課需要學生掌握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一定要貫徹。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不要一味求新、求怪,一定要適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避免一節課非要強求一個學習方法,在不適合的時候不能生拉硬扯,更多的是應該將一種學習方法應用于多篇課文或者是多種不同的學習領域,不僅如此,學習方法教學還應該要有時間的投入。
(二)增加練習題設計的力度
前面提到了學習時間上的保證,有了時間就需要安排合適的內容才能夠達到目的,多加練習才是掌握一種學習方法的有效途徑。美國學者阿普思指出:“學生與其他讀者的普遍錯誤之一,就是他們都以一種方法閱讀各種不同的資料。而實際上,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于所有的文章。”這就告訴我們統一的學法有時候并不能適用于見到的所有問題,因此教師在練習題目的設計上一定要注意類型的區分,不能太過于一致,要主動求變。只有在練習題的設計上多花心思才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方法,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學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方法,學習也是同樣。學生學習方法的教授有跡可循卻又難以完全掌握,老師要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琢磨,時刻關注學習方法的教授,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