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輝
摘 要: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對同一信息或現象可能存在很大差異。這就導致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地域和文化差異。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語系、不同文化的語言,二者對某一信息在表達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必須熟悉這些差異,否則會產生誤解,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本文主要以禮貌原則視角對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語用失誤進行研究,旨在提高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關鍵詞:禮貌;禮貌原則;語用失誤
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對同一信息或現象可能存在很大差異。這就導致語言交際過程中的地域和文化差異。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語系、不同文化的語言,二者對某一信息在表達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必須熟悉這些差異,否則會產生誤解,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本文主要以禮貌原則視角對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語用失誤進行研究,旨在提高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一、利奇的禮貌原則
(一)禮貌
關于禮貌,不同學者觀點不一。綜合關于禮貌的研究文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觀點:
a): 禮貌所體現的是交際的一種現實目的。
b): 禮貌就是對他人表示敬意或敬重。
c): 禮貌是一種語體(如正式與非正式之分)。
d): 禮貌是一種話語現象。
e): 禮貌是一種語用現象。
在語用界,禮貌已被公認為是一種語用現象。它被理解為說話人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建立、維護或提升交際雙方和諧的人際關系,包括常規性的禮貌策略、間接性語言的使用。
(二)利奇的禮貌原則
許多學者都對禮貌現象做過研究,并給出了不同的禮貌觀。萊可夫(Lakoff)的禮貌觀包括三個禮貌規則(politeness rules):規則一,不要強求于人。規則二,給對方留有余地。規則三,增進相互間的友情。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將禮貌與面子聯系起來,提出“正面禮貌”與“負面禮貌”。 “正面禮貌”是指說話人維護聽話人正面面子,認可對方的觀點和看法,或贊許對方,即:強調雙方的一致性或共同性?!柏撁娑Y貌”是指說話人采取一定措施來維護說話人、聽話人或第三者的面子,比如:說話人遷就或服從聽話人,從聽話人的角度著想,不強求對方,維護聽話人的負面面子。
英國著名學者利奇(Leech)提出了自己的禮貌原則,共分為六類:
A:得體準則(Tact Maxim): 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
(a): 盡量讓別人少吃虧;
(b): 盡量讓別人多受益。
B: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 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
(a): 盡量讓自己少受益;
(b): 盡量讓自己多吃虧。
C: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減少對他人的貶損。
(a): 盡量少貶低別人;
(b): 盡量多贊譽別人。
D: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a): 盡量少贊譽自己;
(b): 盡量多貶低自己。
E: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a): 盡量減少雙方分歧;
(b): 盡量增加雙方一致。
F: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a): 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
(b): 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這些準則是人際交往中說話人與聽話人應遵守的禮貌原則。Leech的禮貌原則強調的是對交際對象,即:聽話人或第三者的禮貌,而非說話人自己,交際時說話人往往都是設法多給別人一點方便或使別人多受益,盡量讓自己多吃虧或少受益,從而使對方感受到尊重。
二、大學生英語語用失誤
(一)語用失誤
Thomas認為,語用失誤的產生就是沒能獲取說話人通過某一或某些話語希望希望傳遞的交際意義或隱含信息。他將語用失誤分為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前者由不同語言之間的相互差異或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引起的,而后者是由不同語言所處的文化差異或是社交文化習慣引起的。而在跨文化交際中,中國大學生語用失誤較為普遍。
(二)以禮貌原則視角看中國大學生語用失誤
在實際會話中,中國大學生語用語言失誤和交際語用失誤現象較為普遍。下面我們舉一些例子并以禮貌原則視角來對其進行分析。
例1:一個中國大學生對比自己年長的英國人說“Take my bag there!(把我的書包拿到那邊去?。?/p>
分析:以聽話人的角度來說,該話語具有較強的命令性,聽話人受益最少,受損最多,因而很不禮貌。英國人聽到這句話會感覺中國學生很粗魯,因而,二者的交流會受到嚴重影響。
例2: Jack: I' ve got the scholarship.(我獲得獎學金了。)
李雷: Congratulations! You must invite me to dinner. (祝賀呀!你必須請我吃飯呀。)
分析:對中國人來說,獲得獎勵后被要求請客吃飯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沒有什么不禮貌。但Jack是個外國人,從他的角度來說,他受益最少,受損多。Jack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獲得獎學金與請吃飯有什么必然聯系。李雷的話語不僅不禮貌,而且會導致交際尷尬。
例3:一位中國大學生對他的英語外教說“Mr. Green,perhaps you could read through my essay by Saturday.”(也許星期六之前你可以批閱我的文章)
分析:學生對老師說“…perhaps you could read through my essay by Saturday.”是很不禮貌的,會使得老師的利益受損。話語“perhaps you could read through my essay by Saturday”具有“命令”語用用意,一般用于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有時還用于表達譏諷、挖苦之意。學生對老師用此話語只會影響交際效果。
例4:A:Is Summer Palace a good place?(頤和園是個不錯的地方嗎?)
B: Of course!(那當然!)
分析:B的回答“Of course”可能會隱含“What a stupid question!”(怎么會問這么愚蠢的問題呢?)?!癘f course”的言外之意會使A覺得B出言不遜,很不禮貌。
例5:A:You are very clever.(你太聰明了)
B:You bet I am?。钱斎涣耍。?/p>
分析:A夸贊B十分聰明,但B卻毫不謙遜地承認自己很聰明。B的過多贊譽自己會使得A感覺到B 很自負。B的話語違反了謙遜準則,顯得不禮貌。
例6:一名中國大學生對一位英國男士說“Whats your annual income?”(你的年收入是多少?)
例7: 一名中國男性大學生詢問一位在中國學習的美國女性中國留學生說“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你結婚了還是單身?)
分析:這兩位大學生的話語都很不禮貌,出現了重要的語用失誤。有些中國人喜歡問別人的私事,按照中國人的禮貌觀,這沒有什么問題。對于中國人而言,了解私事是交際一方為了縮短和對方橫向距離的努力,是表示把對方定位在一個離交際主體相對較近的位置,是出于禮貌。而西方人對隱私很敏感,他人不愿意將自己的隱私告訴別人?!盎橐鰻顟B”對美國人女性來說也是很敏感的話題,涉及隱私。中國學生的話語明顯侵犯了該女性的隱私,使其利益受損。而“income”對于英國人,尤其是英國男士來說是很重要的隱私,非常敏感。該大學生的話語使該英國男士感到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使他的利益受損,顯得很不禮貌。
因此,他們的交際效果必定會受到影響。
例8:American:You are wearing a very beautiful dress!(你的裙子真是太漂亮了?。?/p>
Chinese student: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不,不,這裙子很一般。)
分析:在英語中,回答別人的祝賀或贊譽時,通常用“Thank you”,而在漢語中人們常用“過獎”、“慚愧”等來表達謙虛。在上述對話中,一個美國人夸獎中國學生的裙子很好看時,她沒有用英語中的習慣的表達方式“Thank you”作答語,而是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用“哪里,哪里”來表達謙虛。通過她的答語可以看出她與美國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并暗示說話人在嘲笑對方不懂衣服的樣式,缺乏審美觀和鑒賞力。這種答語顯得很不禮貌,會嚴重影響交際效果。
三、結語
通過以上例子及其分析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中國大學生出現了許多語用失誤。這表明許多學生在交際中不能準確地、得體地使用英語,因而導致交際中出現了冒失、唐突等不禮貌現象,破壞交際氣氛,影響交際效果。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在傳授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應該灌輸他們必要的語用知識,培養他們的語用意識,提升他們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索振宇.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楊潮光.語用學教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5]何自然.語用探索[M].廣東:暨南大學,2012.
[6]維索爾倫等.語用學的核心概念[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