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樂
摘 要:環境的發展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等均影響著交通運輸的發展與管理,一座城市想要發展好經濟,其交通條件一定要好,因此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士前來注資,以期能夠發展好城市的經濟。交通運輸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得交通更運輸模式在不斷地變化中。在交通運輸過程中,應該規劃好系統地交通線路,建設現代綜合化的運輸體系,加快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建設,合理安排人行道與機動車道的建設等。簡而言之,合理規定排放標準,發展好低碳技術與管理創新相互匹配的政策體系,注重且加強低碳運輸戰略規劃的設計,注重將市場機制與政府有關低碳綠色政策相互結合,發展好低碳運輸體系。從低碳經濟視閾下出發,發展好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利用好低碳經濟發揮出其最大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最終產生更大的效益。
關鍵詞:低碳經濟視閾下;交通運輸;發展模式
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交通運輸將社會運行中的生產與交換等環節有機聯系起來,確保國民經濟產業鏈的有效流動,繼而促進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1]。交通運輸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基礎行業,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其中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鄉鎮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不夠好,社會運行中的商品和消費品等無法及時運送出,因此經濟發展均不夠高。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斷深入,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此同時,交通運輸行業的蒸蒸日上也增長了諸多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每天行駛在路上的機動車在運輸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能源,其中噪聲源是最為顯著的;60.55%鉛排放物與52.33%的氧化氮排放物均是由運輸所產生的;交通工具所產生的碳排放增長率高達26.12%。我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已經承諾GDP排放量在2010年相比起2004年會下降38.55%~44.15%[2]。從上述角度來看,我國現階段如何緩解交通運輸所帶來的能源消耗促進碳排放量的減少等問題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全球均呼吁低碳綠色發展的背景下,交通運輸行業已經成為節能環保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構建低能耗以及低排放等公共交通運輸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將根據相關工作經驗,綜合分析基于低碳經濟視域下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以期能夠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
一、我國現階段交通運輸行業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交通運輸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之一,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等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化以及科學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步入了物品全流通時代,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交通運輸的作用日益被重視。隨著生產條件的不斷提高和改善,交通運輸行業作為連接社會生產以及社會服務之間的樞紐,交通運輸行業也在逐步的完善發展中,只有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好了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向當地地區的人民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主要城市的運輸部門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在整個社會交通運輸過程中占35.88%左右,我國目前的碳排放量已經超過歐美很多國家,在國際上受到的壓力比較大。
二、基于低碳經濟視閾下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從字面意思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低碳,要求各種能源與物質在利用過程中能夠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力降到最低。低碳經濟視閾下,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模式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1)重視清潔能源的應用。眾所周知,傳統燃油型汽車在能源消耗以及排碳量方面非常大,所造成的污染較為嚴重,因此需要不斷重視清潔能源的應用,如電能、壓縮天然氣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等能源。以全混合動力汽車為例,使用此清潔能源能夠減少55.55%左右的碳排放量,使用壓縮天然天然氣能夠減少60.12%左右的碳排放量。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相比起傳統的燃油型汽車在排碳量方面,清潔能源的使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因此,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應該逐漸轉向研發低碳交通運輸個工具以及不斷重視清潔能源的使用方面。除此之外,我國現有的交通運輸方式應該加強各種交通運輸之間的協調管理能力,盡最大努力構建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在交易平臺以及智能化信息條件基礎上,實現最大運輸化效率和低碳運輸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城市交通出行方面,應該逐漸加強對電能的使用,合理規劃地鐵路線和輕軌,以期城市能夠以低碳化和立體化的交通網絡形式出現。
(2)加強對鐵路交通運輸的重視和發展。相關研究資料表明,鐵路平均能源消耗是航空以及公路運輸中最少的。鐵路排碳量呈現直線下降發展趨勢,相比起10年前,我國鐵路排碳量下降23.25%左右;我國航空排碳量反而上升了4.58%左右,公路排碳量僅僅下降了7.11%左右。不管在二氧化碳的產生量還是環境的污染強度方面,鐵路運輸相比起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都更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鐵路的發展相比起其他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相對滯后。在低碳經濟視閾下,交通運輸部門應該向其他國家的交通運輸方式看起,注重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不斷加強鐵路運輸的重要性,控制能源消耗與碳的排放量,在現有的交通樞紐運輸方面不斷完善鐵路建設。
(3)合理規交通運輸系統。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自從改革開放之后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快速發展的背后我國產業內部結構問題日益突出。從2005年到2015年,我國航空與公路運輸方式迅速發展,此種運輸方式是交通運輸產業中能源消耗最大的運輸方式,而一些能源消耗較小的鐵路以及管道運輸方式等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也的內部綜合結構與低碳經濟的發展是背道而馳的,為了能夠有效改變上述情況的出現,我國交通部門應該注重對產業內部結構的規劃。針對日益嚴重的交通運輸結構性矛盾,逐漸獨立規劃和建設公路以及鐵路等交通運輸方式,大力調整且優化交通運輸產業結構,通過競爭模式不斷降低碳的排放量以及減少能源消耗,提高我國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效果。
三、基于低碳經濟視域下的交通運輸發展模措施
1.大力研發且支持清潔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
我國政府出臺了與清潔能源有關的交通工具政策,對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發應該進行大力的扶持。我國政府可以從民間企業或者國企中選擇一些知名的交通品牌,由政府以及各個企業等共同參與到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發平臺上,對人民群眾積極鼓勵新能源產品的消費,優先采用清潔能源的交通產品或者事業單位等,政府此時也應該多多提供政策支持,真正推動新能源交通運輸的發展與進步,降低無效碳的排放量。
2.集中管理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提高整體運輸效率
優化交通運輸產業結構的同時,我國應該對綜合運輸管理體系不斷的完善,集中管理好水、空以及管道等交通運輸方式,實現各個交通領域之間的市場信息準確對接,讓市面上各類交通運輸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被提高,實現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發展。
3.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結構
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等能夠不斷優化交通內部與交通外部之間的環境,廣泛增強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的樞紐輻射能力。通過不但優化且合理調整公共交通路線,擴大交通網線城鎮覆蓋率,不斷完善公共交通服務功能的相關結構。重點布局城市組團內的交通網線,逐步擴大交通網線的覆蓋率等,讓鄉鎮的網線覆蓋率也不斷被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海霞.基于低碳經濟視域下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4(36):3076-3076.
[2]武明.基于低碳經濟視域下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研究[J].財經界,2014,18(29):111-111.
(作者單位:周口市道路運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