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校藝術教育事業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學科專業門類齊全,教學水平穩步提高的藝術教育體系。公共藝術教育也開始步入迅速發展,逐步提升的基本軌道。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高校藝術教育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有待解決。如何統一規劃和領導藝術教育;課程的定位與師資設置;藝術教育管理體制還沒有建立;沒有創建一種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等。
關鍵詞:高校教育 藝術教育 藝術審美 藝術價值
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把藝術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之中,美國哈佛大學就曾針對如何加強藝術教育而實施了“零點計劃”,并以此提出,加強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藝術教育必須“從頭開始”,并設計出文化藝術教育的整體方案。哥倫比亞大學也在其校選10門核心課程(core Class)中,與藝術教育相關的就有3門。北京大學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美譽的基礎,立在學校”觀念指導下,長期以來形成了立足于中國文化,實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具有鮮明人文色彩,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的藝術教育傳統。
長期以來,我國經過多年的藝術教育實踐,在各種藝術專業院校、師范類院校、綜合性大學都積極推廣現代藝術教育,目前已經主要形成有藝術專業院校的專業藝術教育,師范院校的藝術專業教育和普通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構成。依據公共藝術教育的性質和特點,藝術專業技能技巧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建設以及綜合藝術文化素質教育也是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他們廣泛滲透在學校的教育和生活之中,互相穿插,不可或缺,構成了我國藝術教育體系的主要框架。教育部在2011年,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又將“藝術學”從文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提升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這些事例為我們開展藝術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例證和深刻的啟迪。它足以說明,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縱觀多年來“我國高校藝術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學科發展規模也基本形成,教學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師資隊伍也在逐漸增大,學科專業門類更加齊全,初步形成了獨居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藝術教育體系,公共藝術教育教社也發展迅速、前景光明”。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仍然清醒地看到,高校藝術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高校對藝術教育缺乏統一的規劃和領導,校領導在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上還不是很到位。沒有納入教學計劃,也不計入學分,認為藝術教育就是搞一些活動,安排一些講座,活躍一下氣氛而已。藝術教育處于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狀態。藝術教育還存在隨意性、間接性、零散性的問題。其二高校普遍缺乏穩定的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同時造成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師資不合理,培養和授課計劃也存有不足。高校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大多來自藝術專業院校,其文化素養與專業技能匹配不一,不能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知識背景和不同需求展開有效的藝術教育,課程開設五花八門、不一二足。以活動代課程,以講座代活動的現象多年來一直普遍存在。其三是藝術教育管理體制不合理,或者說藝術教育的管理不夠完善,大多數高校沒有設立從事美育、藝術教育或文化素質教育的教研室,大都隸屬于藝術院系或人文學院。體制不順暢,機構不健全,運轉不靈活,缺乏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在學科規劃、師資配置、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受到很大制約,藝術教育處于管理無序或者多頭管理的狀態。其四是高校需要積極提升良好、和諧、優越的文化藝術氛圍,創建一種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沒有從理念上體現時代精神和大學精神,沒有有效發掘校園文化藝術教育資源。藝術教育的投入不足,設施場所不足,教育資源不足,環境條件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這使得大部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開展任然停留在低水平、低層次、低品位的狀態,嚴重的影響了藝術教育的有效開展。
我們認為,藝術教育觀念更加深刻的內涵和意義提升有待于積極優化,主要體現在兩點即:精神文化意義上的藝術觀念伴隨著物質生活更大豐富后水到渠成的確立,把藝術作為人對人的全面成長的意義存在的必要條件。后者指認為藝術就是自然人的本性,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素質存在的合理性。近年來各大電視媒體舉辦的家庭演藝節目,一家人帶著自然的藝術狀態面向公共表演也是如此。而后者則是指物質更大豐富文化水準提高后人們不再把藝術當做是外加的符號,而是作為所有人和所有“學科人才中都自然滲透的藝術存在。于是,未來理想的藝術教育是廣泛存在的素質教育的提高,藝術專業和非藝術專業相對模糊,藝術專業教育只是為培養特別具有某種價值或職業設立,甚至是為了人才進行藝術培養發掘藝術專才設立,這時沒有非藝術教育的說法。”更為重要的是,藝術不再是簡單的技能教育,而是人必要的文化存在,藝術教育技巧只是成為更為突出展示藝術精神奧妙之處的教育和挖掘豐厚素質文化的教育,是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技巧性手段的顯現。人們用藝術來拓寬思路,伴隨歌聲來陶冶心靈,在藝術中治療身心,用藝術測定科學文化素質。藝術即成為人們普遍的生活狀態,成為抒寫人生壯麗場景的必要條件。
正是出于這種認識,高校應在開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從藝術的本質及其價值中注重和挖掘藝術教育內在的價值和意義。以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創新思維、文化素質三合一為目標,注重學生自身人格的完善與提高和人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一,在培養方向上,把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提高作為藝術教育的根本目標。其二,在培養方式上,注重學生自身的彎身和發展同人類文化的發展聯系在一起。三是在課程設置上,把美育作為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和整體素質核心內容。通過開設《中國文化》《西方文化》《中國藝術史》和《西方藝術史》等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審美理論教育,學習各類美學理論;將美育理論與專業教學相結合。在美育類課程中開展審美教育,在其他課程中也努力滲透美育因素,力爭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美感教育。四是在藝術實踐上,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推動藝術實踐舞臺化。首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級別、類型的演出及比賽活動。經常舉辦師生專場音樂會、匯報演出、書畫展、攝影展等,供廣大學生參觀。一方面使藝術專業學生獲得藝術實踐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其他專業學生獲得審美實踐經驗。通過參與國內各類比賽,著重強調基礎理論教育、技能訓練與藝術實踐、藝術表演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其次是根據專業特點,以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為導向,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發展方向、能力和特長等,設計系列藝術實踐活動。再次開設各種門類的選修課,實行跨學科聽講、系主任導學、專家講學等各種形式的講座。五是在校園藝術環境建設上,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在藝術教育中的綜合優勢。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通過此類活動給予學生審美體驗和美育帶來的情感體驗。六是在學生創新素質培養上,以學校藝術文化活動為中心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正是通過這些形式的藝術教育活動,推動了學校藝術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偉崎.關于大學生藝術教育[J].文教資料,2007,(29).
[2]周星.現代化進程中的高校藝術教育——學習《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的思考與認識[J].中國大學教學,2003,(07).
作者簡介:
[1]孔繁昕: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