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雪
摘要:美聲與其他唱歌類型相比,主要特色就是用優美的音色感染觀眾,在思想和心靈上引起觀眾的共鳴。演唱者可以將豐富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引起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而在高校美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色美。對此,本文試闡述美聲教學中培養音色美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培養對策,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美聲教學 音色美 培養
在美聲的表演過程中,不用借助外界樂器輔助,需要演唱者利用自身嗓音將音樂深刻內涵傳遞給觀眾,引起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這是美聲音色所具備的強大魅力,在美的傳遞上其他樂器是不能相比的。這是由于和冰冷的樂器相比,這種聲音更容易走進觀眾內心,直戳觀眾心靈,在情感上引起觀眾的共鳴。美聲具備這種功能主要在于有著優美的聲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為讓學生充分掌握美聲,應該培養其音色美,這點在美聲教學中尤為重要。
一、美聲教學中培養音色美的意義
觀眾對美的欣賞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后期的培養逐步建立起來的。加之每位觀眾受到的教育不同,感知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對美的感知也不一樣。不過對音樂而言,由于音樂主要借助聲音將感情傳遞給觀眾,因此觀眾在評價聲音的過程中,會將音色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觀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只要感覺到舒服和愉悅,就可以與音樂產生共鳴,從而認可音樂,對其作出較好的評價。反之若是觀眾在欣賞音樂時感到不舒服、刺耳,這種音樂就是不好的。由此可見,音色在音樂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這一點,加強對學生音色美的培養。
為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音色美,教師先要讓學生了解美聲中音色美的主要共性:一是物理上的共性,通常體現在呼吸、聲音、藝術表現和聲音質量。就呼吸上而言,美聲中對呼吸的要求很高,必須保持平穩,力度要足夠。就聲音而言,聲音的發出主要是腔體內的共鳴產生的,這樣的發出方法會保持聲音的穩定性,同時在實際表演中也不需要其他外界樂器輔助,能夠將其直接傳遞給所有觀眾。就藝術表現而言,由于美聲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既要重視聲音的美,還要在實際表演中重視呈現出體態的美。就聲音質量而言,聲音的可操控性是聲音質量的重要體現;二是感情上的共性,在美聲的表演過程中,需要將藝術放在首位,其次是注重技巧的運用。觀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會產生這樣一種感受,即有些音樂雖然聽起來很美,但是卻不能打動人、感染人,這是由于沒有將感情融入到音樂中。因此,在聲樂的表演過程中,演唱者必須將感情融入,不能僅僅重視在技巧上尋求突破。
二、美聲教學中培養音色美的對策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同樣的音樂會讓不同的人產生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存在差異,同時生活經驗能夠對人的音樂感知力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在高校美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加大對學生音樂鑒賞力與鑒別力的培養力度。
由于在演奏音樂時需要運用到各種技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加重視將技巧傳授給學生,不重視培訓學生的內心感受。其實這種內心感受正是音樂的靈魂,人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直接決定著自己的內心感受,是人們內心深處最為真實的感受,更容易感染人、打動人。但是在培養學生這種內心感受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音樂感覺的培養,這是由于音樂主要借助音樂來實現對情感的傳遞,教師只有重視培養學生對音樂在視覺上的感知力,方可更好的將這種感知力傳遞給觀眾。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整個教學的過程融入對學生音樂聽覺的培養,為學生點撥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并在今后大量的學習與練習之下,逐步提升自己的音樂感知力。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
音樂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開始階段只能進行模仿,然而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在積累一定經驗后,會對音樂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音樂創作,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這是由于在學生音樂創作中,會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他們在今后的音樂學習中,會認真體會別人創作的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同時學生在進行音樂創作時,會認真揣摩如何譜寫樂譜、如何運用語言、如何調整聲調等,這些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與體悟別人創作的音樂。此外,學生在大量的音樂創作過程中,會提升自己在音樂上的創作思維。因此,在學生學習音樂時,培養他們的音樂創作能力,對于其今后的發展意義重大。
(三)培養學生的音色美感知力
每個人對音色美的感知力是不同的,這是由于人們的生活經歷差異很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這個問題。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色美時,應該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對學生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要讓學生保持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讓指導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在幫助學生構建音色美的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在反復的學習和訓練下,讓學生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路。此外,在日常練習過程中,教師還要適當加大對學生的訓練力度,例如:教師要讓學生欣賞不同歌唱家的唱法,之后比較這些的歌唱家所采用的唱法,分析找出其中的異同點。
(四)指導學生理性分析音色美
教師要先為學生簡單介紹音樂美的理性分析,讓學生在將外界干擾和影響排除之后,全面和客觀的評價事物。美聲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實際演奏時不需要其他樂器輔助,主要通過表演者的器官完成表演。
由于美聲不需要其他外界樂器輔助,能夠獨立進行表演,所以表演者在表演時要利用自身對音樂的感知力,這樣才能圓滿完成整個表演。對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以后,還要培養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讓學生在對音樂的分析過程中,根據自身對音樂的理解進行音樂創作,從而對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
(五)指導學生反思總結音色美
音樂具有無窮的魅力,對人的吸引力很大,音樂用深刻的內涵打動觀眾。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在時代的發展中得到了突破與創新,變得更加完美。所以,在高校美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反思總結音色美。學生在美聲學習中,要逐步追求更高的境界,尋求更加完美的音色和表演,學生在反思總結音色美后,才能實現自我的提升,增強自己感受音色美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總結經驗,通過對音色美的反思總結,獲得更大的進步。
三、結語
總之,與其他歌唱類型相比,美聲主要依靠優美的聲音感染觀眾,打動觀眾,讓觀眾充分感受到演唱者所傳遞的情感,在思想和心靈上與音樂產生共鳴,可見美的音色在傳遞情感時極其重要。因此,在高校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色美,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力,并鼓勵學生創作更多音樂作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聲樂教學效果,讓學生的聲樂表演更加有情感、有特色,能夠打動每一位觀眾。
參考文獻:
[1]潘明棟.民族聲樂音色的教學探微[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01).
[2]蘇祥玲.美聲教學中“非聲樂技巧”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2).
[3]蔡雪波.美聲唱法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5,(05).
[4]楊天宏.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大舞臺,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