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道
【摘 要】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高度重視義務教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數學作為小學教學班體系中的重要學科,強化數學教學十分有必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題教學一直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應用題抽象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為了解決數學應用題教學這個難題,就需要教師大膽創新應用題教學模式。對此,本文主論述了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應用題的教學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難學、教師難教、費時費力的現象。解答應用題能使學生把認數和計算中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數量關系運用于實際,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既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以使他們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本文就小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淺談自己一些見解。
一、結合數學的特點布置應用題
數學應用題的本質是描述一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要求學生解決這一數學問題。數學問題具有精確性、邏輯性、抽象性強的特點,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做數學應用題,讓學生了解數學問題的特點。以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習題1為例:全班共有30人,男生12人,女生18人,請問男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女生呢?教師可讓學生觀察這道應用題中數學語言的表述。數學語言的表述與語言文學有很大的區別: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強,它需要用凝練的語言說明一個數學事件,與該數學事件相關的形容詞、修辭語言都不是必要的;數學語言的表述常常要用到抽象的數學符號,以這一題為例,該題中男生可用a表示,女生可用b表示,只要數學語言的描述不更改數學問題的描述,那么應用抽象符號的方式表達數學問題亦是被允許的,在數學語言中,有時為了準確描述一個數學事件,學生還需要創造出抽象的符號來表達;數學語言的邏輯性很強,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這道數學題,這道數學題的因果關系非常分明,數學應用題中可出現未知的條件、未知的答案,卻不允許出現因果邏輯不分明的描述;數學語言中不能出現“大約是”、“大概是”的說法,這意味著學生在研究數學問題時,必須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數學問題。
二、結合生活實際,激發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而應用題正是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一個“過渡段”,所以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有效的結合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交叉點,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應用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教材中的應用題較多的是經過數學處理的“形式化”常規習題,遠離學生生活實際。使得許多學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傷害,長此以往學生不但對應用題產生恐懼心理,也會喪失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所發生的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喜歡充滿樂趣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有必要對教材中應用題的選材,作一下改編。教材的編寫是面向各地學生的,但不一定適合當地的實際,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書本上的應用題改編成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創設一定的情境呈現給學生。這種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圖景,也可以是圖表、對話、文字敘述,甚至漫畫等形式呈現數量關系。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數學,激發他們對應用題的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
三、重視解題思路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之所以難學,問題本身比較復雜是一個原因,但從教學法來說,更重要的是缺乏應有的訓練,許多學生面對問題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去想。對于這一點,教師只要把它同計算題作一比較,就清楚了。
如做計算題時,學生對運算法則、運算順序和步驟,都是清清楚楚的,學生的思維過程同運算順序是一致的,計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來,看得見、摸得著,計算得對與錯一目了然。而解應用題就不同了。學生要了解題意,分析條件與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的各種數量關系,要通過分析、綜合,找到解題的途徑和方法。從審題到列出式子,都是以內部言語的形式進行的。這種用內部言語進行的思維過程,教師既難以知道學生的思維是否合理、正確,更難以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對于這樣的問題,可以根據學生智力活動的形成是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的特點,在應用題教學中設計一套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化,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
1.讀題
通過讀題使學生理解題中的情節和事理,知道題中講的是什么事,已知條件中,哪個是直接條件,哪個是間接條件,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是什么關系。讀題的過程,就是了解題意的過程。
2.畫批
就是把題中的重點詞、句和思維分析、判斷的結果,用文字、符號劃出來,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每個數量的意義及數量間的內在關系。
3.畫圖
就是畫線段圖,用線段把題中所講的各個數量及其相互關系表示出來,直觀、形象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四、利用學校多媒體硬件,在應用題教學中進行輔助
教學課標中明確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住處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現今許多小學都建立了多媒體教室,為了優化應用題的課堂教學,教師就可以運用多種教育媒體輔助教學,這樣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教師都講解過這道應用題:“一列火車長320米,以每分鐘200米的速度經過一座長1080米的大橋,需多長時間?”本題如運用計算機進行演示,直觀形象,一目了然,學生理解透徹,如果還像傳統教法那樣僅靠教師講解、作畫演示,時間用去不少,學生可能還是聽得如同在云里霧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表現力強,能進行交互性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利于個別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也把教師從重復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應用題進行改題、擴題、一題多解,訓練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思路開闊,有助于培養學生靈活的解題能力。
五、要求學生養成驗證的好習慣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驗證是解答應用題的重要一步。通過驗證,能夠確認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同時還能發現問題。現在教材對應用題的檢驗這一步越來越重視,檢驗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把得數當作已知數,用倒推計算法看是否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也可以將題中任一個條件當作問題,多角度進行驗證;還可以按題中的數量關系再算一遍來檢驗。先讓學生自己驗證,然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換意見,再板演學生易接受的檢驗方法。經過驗證這一環節,更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答數學應用題的能力。
總之,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一個重點,如何讓應用題的學習變得簡單、易懂,如何讓學生對應用題產生興趣,好學、樂學,是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相信只要我們多總結、多學習,就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居恕乾.實施創新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