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猷
摘 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要植根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創設生活化情境、選擇生活化教學內容、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探討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問題。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情境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要植根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聯系生活、面向生活、貼近生活、回歸生活,倡導將課堂知識應用于生活,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高中生物教學要加強生物與生活的融合,注重實踐應用環節,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
教育界十分關注生活教育,生物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要善于尋找生物知識與生活的銜接點,讓學生去探索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內涵,鼓勵學生將生活實際與生物知識聯系起來,挖掘、發現、解決生活中的生物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生物知識的學習。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教材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生物與生活的內在聯系,寓教于樂,依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注意,啟迪學生智慧,讓理論回歸生活,學以致用,以興趣為出發點,將生物學問題融于有趣的情境中,激起學生探求欲望,體驗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人體的激素調節”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自己的身體,思考:“在青春期,同學們的身體會出現哪些微妙的變化?”“身體的變化與人體的什么有關系?”學生馬上想到“女同學乳腺發育,男同學喉結變大,聲音變粗”等身體變化,很容易得出身體的變化是性激素的作用,由此引出課題。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糖尿病、甲狀腺腫大病人及巨人癥的圖片資料,以圖代文,讓學生了解人體內激素的調節作用,聯系生活實際,了解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及激素對人體的調節作用,了解甲狀腺素和生長素的生理功能。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明白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二、選擇生活化教學內容
高中生物中許多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要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首先要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高中生物教師要將生物教學內容納入生活軌道,指導學生圍繞生活收集信息,把生物問題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生活的判斷能力,深化生活內涵,提升創造能力,逐步形成和發展生物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蛋白質”的概念時,教師讓學生觀察愛吃的零食包裝袋,查看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說明,學生不難發現許多食品中都含有蛋白質,接著老師提問學生:“在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有什么作用呢?”再讓學生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明白生物學科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積極搜集有關蛋白質的資料,并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具體。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讓學生體驗生物價值,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生活。
三、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生物課程標準也明確要求教學和生活密切結合,這樣的教學可以將知識和學生心理之間的距離拉近。生物是研究自然界生命的科學,實現生活化教學,從課堂中走出來融入大自然,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利用現實生活向學生傳授生物知識。
例如,在教學“遺傳和變異”時,教師設計模擬警察偵破的活動,讓學生思考指紋提取的方法。通過對不同指紋的觀察,初步了解指紋的類型和特點,通過指紋線索,認識遺傳這一生命現象,在分析指紋類型的基礎上,發現遺傳現象,利用人的外貌尋找遺傳的影子,讓學生感受遺傳因素在自己身上的作用,深入思考其他方面的遺傳因素,并由人的遺傳現象擴展到植物、動物的遺傳,讓學生認識遺傳是生物體的共同特征。經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最后回到破案的活動,以指紋的獨特性為切入點,引出遺傳中的變異,為第二課時埋下伏筆。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找父母”活動,讓學生走出書本,融入生活的懷抱,充滿生活氣息,生活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為學生搭建提升自我的平臺,構建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中要加強與生活的聯系,讓生物現象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通過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延伸知識內涵,把生物理論知識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永靜.淺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1(11).
[2]呂增印.“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生物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9).
[3]謝建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J].中學生物學,2005(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