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
摘 要:價值是學科的內涵,是實現育人功能的保障。也就是說,課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課堂不應該僅是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技能,應對各種考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借助多種教學活動來最大化地展現思想品德課程的價值,進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
關鍵詞: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問題探究
“有價值”是相對于“無價值”而言的,那么,什么算是有價值的課堂呢?在筆者看來,所謂的有價值不單單是指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有價值的思想品德課堂進行論述,以期能夠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價值。
一、情境創設,開展感恩教育
情境創設是素質教育下思想品德課堂有效開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情境創設來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以促使學生學會感恩。那么,作為一線思想品德教師,我們該如何借助情境創設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呢?
例如,“跨越代溝”這一單元包含兩個大的部分,即,走進父母和理解老師。而對于現階段的學生來說,父母和老師則是感恩的主要對象。所以,在這兩節的學習中,我選擇的都是情境創設法,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那些被忽視的情境中感受父母、老師為我們健康成長默默付出的一切,進而有效地將感恩教育滲透其中,以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同時,也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以“走進父母”為例,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歌曲“兒行千里”,一來是為了渲染氣氛,將學生迅速帶入本節課的學習之中;二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親情、理解感恩的價值。在音樂導入之后,我向學生展示了一些照片,引導學生進入一定的場景去思考。如:前段時間網絡上曝出的“感動全球250萬人的背影——父親為孩子打傘自己被雨水淋透”的圖片,接著,我提問學生:“父親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動作”?引導學生走進這樣的場景之中,然后,通過對情境的思考來感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進而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親情。
二、案例分析,開展環保教育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各個學科的教學都開始滲透環保教育,而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自然不能少了這一環節。但是,按照以往的“講授式”教學方式,環保教育就是形式,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也不能幫助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我們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法來幫助學生認識到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將保護環境的行動落到實處。
例如,在教學“哭泣的自然”時,為了培養學生關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也為了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生存的危機,我組織學生對下面的幾個案例進行了分析。
案例一:中國土地荒漠化的數據分析。(詳細的數據略)
案例二:動物的滅絕檔案。(詳細的數據略)
案例三:小張到朋友家做客。他發現朋友在洗菜時,水龍頭開得很大,小張問:“洗菜不用開那么大吧?”朋友說:“沒事兒,這點水費還是能掏得起的。”小張關了水龍頭說:“我不是心疼錢,是心疼水。”
上述的三個案例從不同的方面向學生展示了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接著,引導學生對三個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在直觀的數據展示以及生活現象的還原中真切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意識,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
三、問題探究,鍛煉學生能力
能力的培養是學科教育價值的直接體現,也是課改教學目標之一。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順境與逆境的雙重變奏”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順境和逆境,也為了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①順境對孩子一定好嗎?②逆境不利于孩子成長嗎?③你認為父母不讓自己面對一點困難這種做法正確嗎?會產生怎樣的結果?④培根說:順境最易見敗行,逆境最易見美德。你認為這句話正確嗎?……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確保思想品德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素質教育下的思想品德課堂應該是高效的,應該是有價值的,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為學生健全地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鄭德彬.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發揮思想品德教育的價值[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