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其浪
摘 要:作文是中學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好壞直接決定語文教學的成敗。但農村地區的學校往往不重視作文的演練,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寫作文的興趣,找不到寫好作文的豐富素材,老師缺乏對學生作文的指導。
關鍵詞:中學作文;激發興趣;積累素材
現在有很多學生都害怕寫作文,每到寫作文就抓耳撓腮,東拼西湊,寫出來的文章既沒有文采,又顯得干癟沒有靈性,使人讀起來味如嚼蠟。為什么學生會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呢?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不喜歡欣賞閱讀,無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寫作素材。所以要善寫、樂寫,構建趣味性的情境,學生就要將思維激活,將思維導開,為多維、發散思維提供多角度的平臺,培養學生寫作的靈性和能力。
一、多讀書,積累豐富的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學生寫不出語言華麗、幽默風趣、充滿青春活力、有血有肉的文章,原來是因為腹中草莽,腦子里一片空白。所以為了能讓學生寫出精彩的文章,就必須多讀善讀,融情閱讀,用情用心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說作文的素材來源于學生的博覽群書,使學生養成快樂閱讀的習慣,對文章中的名言、名段、名篇進行摘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視野由課堂教材轉向課外閱讀,給學生享受輕松自由的閱讀時間和空間,去欣賞閱讀給自己帶來的美麗畫卷,汲取名篇佳作帶來的甘甜乳汁,陶冶自己的情操,使他們深深地懂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道理,這樣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些累積起來的素材也成為學生寫好精彩作文的百寶箱。
二、多觀察,捕捉寫作的靈感
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寶庫,也許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許多有意義、鮮活、新鮮的故事,遺憾的是在我們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中悄悄和我們說再見了。我們要讓學生筆下生花,筆下生情生意,有米下鍋,就必須培養學生用敏銳犀利的眼光去觀察我們身邊發生的感人的事和人,捕捉寫作的靈感,即興產生寫作的愿望。例如,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被人撞了,肇事者逃匿,路過的很多人無視亟待救護奄奄一息的老奶奶,此時忽然出現了一位年輕的大學生義無反顧地扶起老太太,撥打了110,可是由于老奶奶年事已高,分不清誰是肇事者,一把抱住見義勇為的大學生,誤認為他是肇事者。假如你在現場目睹了這種場景,如果你是個細心的觀察者,作文還無話可說嗎?還不會反思社會的人情冷暖嗎?寫作文還矯揉造作,東拉西扯嗎?所以葉圣陶先生說:“寫作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
三、多寫隨筆,放飛學生的心靈
寫好作文要求學生每天都能寫隨筆。俗話說:“文學貴有感而發,緣事而發”。寫隨筆可以梳理一下自己或者身邊的人一天中出現的喜怒哀樂,例如學校舉行的籃球比賽、年級組織的班級拔河比賽、班級開展的朗誦會、學校舉行的文藝晚會等,這些情景交融的事情,再通過自己豐富的思維想象,進行細加工,寫出隨筆那就是妙趣橫生的生活化作文,這些生活化練筆和隨筆,漸漸就激活和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放飛了學生心靈,激發學生學會傾訴、發泄。久而久之,隨筆由原來的枯燥無味變得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多姿多彩,這種無拘無束的說,自由自在的想,揮灑自如的寫,寫作水平也就不知不覺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四、多模仿范文,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技巧,也可以通過一些優秀的范文鑒賞來加強學生的自信心。當寫作苦思冥想如擠牙膏時,我建議學生去欣賞與寫作主題相似的范文,去關注范文的結構、遣詞造句、文章的內涵和寓意,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勤勤懇懇的小蜜蜂,多模仿,多思考,以本為本,讓學生輕松作文,避免了寫作文說空話、說假話、說套話。我們仿寫范文的精彩部分,例如仿寫范文的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環境和場面描寫、結構描寫。我們也可以改寫范文,例如可以在語言、人稱、環境描寫、故事情境方面進行改寫。巧用“椰殼效應”激趣,促動學生寫作的靈感,趣在創新,使學生受到范文的啟發誘導,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使學生在仿寫的潛移默化中不再畏懼寫作,使仿寫成為提高作文水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學生由臨摹、欣賞到了學以致用,陶冶了情操。
總之,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練在當下,功在平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明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只有長期堅持不懈地博覽群書、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習慣,才能打開思路,啟發靈感,才能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文貴有新意”,才能“標新立異二月花”,他們才能寫出辭藻華麗、語言精練、內容充滿靈性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陳美琴.情境作文教學的實驗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
[2]汪海飛.重視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促進學生作文素養提高[J].文理導航:上旬,2013(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