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連雷
摘 要: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關注數學閱讀,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持續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意識;方法和技巧;閱讀心理品質;閱讀能力
一、造成學生閱讀困難的因素
筆者從低段學生層面剖析,發現造成學生閱讀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缺乏耐心,信心不足
學生在讀題時不光要讀文字,更需要從圖畫中獲取信息、概括數據。面對這些題目,許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望而生畏,根本沒有認真地去讀題就胡亂寫上答案。
(二)閱讀習慣差,閱讀能力弱
審題不仔細、看錯問題、抓不住關鍵詞和關鍵點,數學語言轉化能力不過關,導致錯誤理解題意發生誤差。
結合以上分析,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進行了實踐研究。
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方法
(一)轉變觀念,了解閱讀
在學習新知識時,先讓學生閱讀,常常能激發起學生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引起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沖突,從而產生新知學習的“自我需要”。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兒童樂園》時,學習時要求學生先通過閱讀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被美麗的圖所吸引,認認真真地開始閱讀,大部分學生都提出了問題并參與解決后,認知矛盾產生了:2+2+2+2=8,4+4+4+4+4+4=24這樣寫太麻煩了,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這時讓學生閱讀例題,學生的思維就會非常活躍,因為新知的學習已成了其自身的需要。
學生在學習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常因為認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維方向的偏差產生思維阻滯,此時不應直接告訴其答案,而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己來解決問題,常常能使學生突破定勢、激活思維,深入理解學習內容,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
(二)指導方法,學會閱讀
1.咬文嚼字,反復閱讀
數學閱讀是一個精讀過程,每一個數學概念、符號、法則、定理都具有精確的含義,因此,閱讀一本小說或故事書時,可以進行隨意的跳閱或瀏覽,但當學生試圖閱讀、理解數學材料時,就必須細致地閱讀,領會其內容、含義。
2.畫注引思,推敲剖析
數學是一門具有精確嚴謹思維形式的學科,其內容的展開以概念、公式、法則為基礎,以嚴密的邏輯推理為線索,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要隨著文本思維展開自己的思維,把閱讀交流內容轉化為自己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想、邊畫,逐步學會標符號、列標題、寫評注、舉實例。
3.讀后表述,合作提升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個性化表達。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理解水平深度不同、體驗不同,他們閱讀后的收獲也不一樣。閱讀學習后,請學生帶著讀后的感受,主動與老師或同學交換看法,探討是非真偽。
(三)訓練品質,自主閱讀
1.自主閱讀的習慣
自覺閱讀是主體從無意投入逐漸變為有意投入的過程,它能激發起學生對信息獲得與理解的心態,它能躍動起深層次的理性思維。從心理學角度看,即使非自覺目的的隨意閱讀,也常常能通過這種自覺的心理趨勢,使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從而使閱讀過程從興趣到樂趣,再升華為志趣,實現理解力的飛躍。
2.閱讀思考的習慣
數學閱讀應是一種主動式的閱讀,要求心腦結合,要求在適當的地方,通過思維或推演主動預測或概括下文將要給出的結論,而不是直接去閱讀結論。思維的目的不是去印證而是去發現。
3.完整閱讀的習慣
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良好的閱讀方法,首先題目要讀完整再思考,其次對于讀了一遍還不能明白意思的題目要多讀幾遍,最后將答案填寫好之后還要再將題目完整地讀一讀。
(四)內外結合,強化閱讀
1.數學課本的閱讀
數學教科書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閱讀教材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三個環節。課前閱讀教材易于了解教材內容,發現疑難問題;課堂讀教材則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有關知識點;課后讀教材是對前兩個環節的深化和拓展,達到對教材內容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2.課外數學讀物的閱讀
(1)課內帶動課外閱讀。我們現在使用的北師大教材通過顯性和隱性兩種方式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一方面,低年級教材通過“數學萬花筒”“你知道嗎?”等欄目提供給學生關于數學在歷史上、文化上和現實世界中的作用的實例。另一方面,教材在一些內容的學習中,廣泛挖掘其在現實世界中多方面的應用。
(2)分享推動課外閱讀。①相互借閱讀材料。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數學書籍報刊并不是很多,我們要鼓勵學生將好的數學閱讀材料帶到班中,相互交換閱讀材料,交流閱讀體會。②相互交流體會。定期讓學生進行閱讀交流,可以介紹一篇精彩的文章,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讓人輕松的笑話,一個數學謎語,或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來一段數學繞口令……隨著這項活動的開展,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越來越濃。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在平時持之以恒地實踐,逐步優化閱讀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李興貴.中小學數學閱讀教學實驗研究叢書:新課程中學數學閱讀教學新論[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10.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