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銀
【摘要】 微課程是有效整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以突破重難點知識、方法,揭示數學規律為目的開發的微視頻資源,它更加精準的對準了每堂課的核心問題,學生學習的關鍵節點,具有較強的問題探究性,實現課堂“教有亮點、學有高潮”, 切實提高課堂效益.
【關鍵詞】 微課程;微視頻;探究創新;課堂效益
目前很多學校的數學教學多采取的是老師們先備課、做PPT,然后在數學課堂上按照PPT滿堂灌地逐一講解;偶爾也讓學生參與進來,但根本談不上師生共同融入課堂;開始時還覺得比過去傳統教學新穎,但時間久了學生興趣明顯下降,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模式仍顯得機械呆板,數學課堂效益不高.
我于2015年參加了重慶市教育科學重點課題“中學數學微課程的開發與運用的研究”實驗,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微課程是有效整合現代化教學的手段,通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堂診測等有效手段解決一些基礎性問題之后,在關鍵節點環節,以突破重難點知識、方法,揭示數學規律為目的開發的微視頻資源,它更加精準地對準了每堂課的核心問題,學生學習的關鍵節點,具有較強的問題探究性,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智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切實提升學生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初中數學微課程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體現,進一步增強了課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首先它是不同于多媒體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了當今各種信息技術資源. 視頻力求新穎、有趣;表達方式、手勢、動作表情等生動形象;語言精練、準確、明晰、干脆利落;緊扣主題,新穎獨特,能引人入勝、富有感染力;使得視頻展示更加豐富、形象且多元化,能夠更好地使情境真實地體現出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對提高課堂的效率方面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初中數學微課程創設的“問題” 情景,營造了交互性良好的教與學應用生態環境,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性能力的提升
傳統的數學課堂多以教師為核心,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教學任務的完成;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機械、沉悶,學生很少參與到活動中去,更談不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也說:“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 ”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看似非常簡單明白的事實,卻沒有在我們廣大教師向學生“傳導、授業、解惑” 的過程中引起共鳴,我們更多地把學生視為“接收知識旳機器”,嚴重違背了“實踐-認識-實踐”這一認識世界的辯證唯物主義規律;正是由于學生缺乏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悟,才造成了今天的學生學習無激情、學習效率不高.
微課程是在學生自主預習的基礎上,帶著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走進課堂,把一節課的關鍵性問題拿出來和同學、老師進行探討,充分利用學習小組、圍繞“問題”進行深度交流、體驗、感受、領悟和思考,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 老師不再僅僅是內容的灌輸者,學生也不只是教學過程中的被動接受者,師生共同走進課程,實現教學相長的“雙主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著眼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積極搜集與處理信息,在交流與合作中獲取新知識,提高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初中數學微課程切實注重整體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充分體現課堂“教有亮點、學有高潮”,更好地實現學生知識、能力雙豐收
初中數學微課程視頻的選題要求更加精準精練,教學內容更明晰. 或針對課前導入,或針對關鍵概念教學,或針對重難點突破,或針對課后拓展延伸;也可以是題型精講、考點歸納、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展示. 將教學目標聚焦于某一特定環節上,利用最短時間(一般5分鐘左右)集中探究并解決一個數學問題. 其關注度不再是PPT式的知識傳授,而是更加關注知識、方法的有效整合,聚焦于具有重要學習價值的內容上,充分利用課堂黃金時間解決幾個關鍵性問題,實現每堂課“教有亮點、學有高潮”,切實通過“助學育能”去有效解決學生學習數學難的瓶頸,這樣隨著學生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數學悟性的提升,必將極大地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途徑,治本性地滿足學生對學習的根本性需求,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發生和心智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四、初中數學微課程更有利于學生揭示數學本質,更好地構建和完善學生知識、能力體系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 初中數學微課程能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課堂教學目的不再是傳授一大堆零散的知識,而是立足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精心制作的微視頻載體,實現學生課內、甚至課外的反復揣摩、領會、悟透,在數學學習全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歸納、反思、總結”的科學素養,切實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原理,充分利用數學問題解決中所蘊含的方法論及其哲學思想,力求通過一系列親歷的經驗與智慧的思辨挖掘出深層信息,在歷經一番磨難之后獲得新的感悟,使思維源頭總是流淌“鮮活的智慧”.
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脫離“題海”上岸,要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教師還應該對本學科具有“高屋建瓴”般的見識,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大智慧中構建數學的“核心知識” 和“ 核心方法”,在構建中創新,實現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這才是“數學教學的靈魂”, 開辟用“智慧的教育”去開創“智慧型學習”的新理念、新途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更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永遠都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會被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