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楨煥
【關鍵詞】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配合;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25—01
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的重要性
1. 學校教育起主導地位和指導作用。學校教育是一種針對許多孩子的共同點的“共性教育”,這種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標準化”,即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孩子在某一階段都達到某一個標準,孩子在學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體教育的氛圍。
2. 家庭教育起基礎地位和配合作用。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確,對孩子的各種情況更加了解,教育方法靈活,再加上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教育效果將會更加理想,更有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的現狀
1. 父母對教育功能有著錯誤認識。一是只養不教或養教失調。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對孩子提供優越物質生活責無旁貸。在這種觀念支配下,他們要么只注意對孩子物質生活的照顧,忽視孩子的學業品德,把教育的任務全部推給學校;要么是對孩子的事情不熱心,只顧忙自己的事;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種表現類型:過分溺愛、過高期望、過度激勵、過多干涉。造成錯誤認識的原因主要包括:認識不夠,家庭教育過分依賴學校;家庭環境不利于孩子成長;親情缺失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教育內容單一,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現象;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2. 學校對教育功能有著錯誤的認識。以應試為基本指導內容的教育,其形式往往是群體指導,而且具有學校單向輸出信息的特征。與之形成的反差是,家訪、與家長個別談話等個別指導形式日趨減少。
3. 家校和諧發展缺乏換位思考,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非常有限。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形式很多,但據調查發現,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渠道還是非常單一的,僅僅是“家長會”、“接送孩子時和教師交流”、“家訪”、“校訪”等,而這些活動也是以教師和學校為中心,以通報學生情況為主,至于如何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則很少關注、很少溝通。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的措施
1. 學校應當服務家庭。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時,有一個簡潔而鮮明的觀點就是“學校應當領導家庭”。學校還要關注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學習和共同成長。不僅要找到孩子發展的“最佳發展區”,而且還要找到家庭成長的“最佳發展區”,并走進家庭為家庭服務。
2. 家庭教育應注意養教結合,言傳身教結合。家長要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系,相互了解,溝通情況,做到與學校教育相對同步。
3. 學校應本著教學時間上求活、教學內容上求新、教學效果上求實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搞好教學,并通過豐富多彩的家教活動普及家教知識,諸如設置家教知識講座、家教經驗交流會、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悄悄話信箱、各種競賽和論文研討活動等。每學期還要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學校的中心工作,讓家長了解學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導教育孩子,做到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
還要建立學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學生家庭和家長的有關信息,如家中人數、每個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監護人或代理監護人工作單位或地址、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聯系方式及學生的有關成長信息等,以便能及時對癥下藥地向學生家長或家庭人員了解和匯報學生的有關信息。
此外,還要建立家訪制度,發揮家訪的多向性作用。一是能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的閃光點,讓家長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二是能及時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家長配合幫助學生清除身上的消極因素,揚長避短,促進學生積極向上;三是能及時結合學生家庭教育的實際,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向協調。這種協調不僅包括學校要從家庭中獲取有關學生和家庭教育的價值觀、內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礎上,學校按教育目的和具體培養目標,對家庭教育進行有效的指導。
5.重視和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個體指導。在素質教育中,要特別重視和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個體指導,才能增強指導的有效性。這不僅是因為學生素質差異大,而且還因為家庭教育差異大。
6.改善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方法。學校在與家庭教育的聯系和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中,必須堅持兩條原則。一是尊重家長的原則,就是要平等地對待家長。二是指導家長的原則。應該承認,目前家長的整體文化水平是高了,整體家庭教育能力增強了,但也必須看到,作為個體的家長之間,還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