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克拉申的情感過濾為理論基礎,簡單分析了該理論中主要所涉及到的三個情感因素:學習動機、自信、焦慮。文章還針對目前的英語教學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探討,最后提出幾點給英語教師的啟示。
關鍵詞:情感過濾假說;英語教師;啟示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兩個基本因素。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情感因素的作用遭到忽視。終于在20世紀70年代末,克拉申提出“情感過濾假說”。該假說分析了情感因素是如何影響二語習得的,充分肯定了情感因素對學習者二語習得的影響。
一、“情感過濾假說”中的三個情感因素
(一)動機
外語學習動機,是指學習者學習外語的愿望和動力。外語學習動機可以區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融入型動機是對目的語語言社團感興趣,想要成為該語言社團的一員而學習它的語言。工具型學習動機則是為了達到某個特殊的目標而學習語言,比如為了考試、工作等等。實踐證明,兩種動機都有助于成功地學習外語。
(二)自信
外語學習者的自信是學習者對自己外語能力和外語知識的評價。有自信的學生語言焦慮低,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敢于冒險,更容易化解困難。在外語學習的課堂上,自信心高的學生不僅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問題。相反,缺乏自信的學習者,動機弱焦慮度高,由于不信任自己,在課堂上一般不會積極主動參加到學習語言的活動中。
(三)焦慮
語言焦慮表現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一種不安、焦躁和害怕犯錯誤的心理狀態。根據焦慮對學習者的影響好壞,焦慮被分為:促進型焦慮和抑制型焦慮。前者可以使學習者保持警覺,激發學習者挑戰新的學習任務,促使他們努力克服焦慮情緒;后者則對學習者產生極強的負面影響,擔心和自我懷疑降低了學習者的課堂參與程度甚至對語言學習產生抵制心理。
二、我國英語教學現狀
(一)教育背景
我國多年來的應試教育使得英語教學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考試成績把學生的學習成果片面的數字化,這導致許多學校間盲目攀比,比通過率,比優秀率,卻忽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使造成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普遍低下。語言教學的方法就是純粹的題海戰術,學生們在考試中對答如流,然而當實際生活中需要使用英語是,卻顯得手足無措,難以開口。
(二)教學模式
我國英語教學中語法翻譯現象依然十分普遍。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僅僅是觀眾或者是聽眾,他們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進行實際的語言的交流。這種單向的教學模式在客觀上剝奪了學生使用語言的機會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習慣,長此以往,既助長了學生的惰性同時也使得學生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難以培養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三)費時低效
我國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經過初中、高中直至大學二年級。然而,即使經過了這么多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們卻始終不能在會話、寫作和翻譯等實際應用方面有較大的突破。在中國,英語并不是一門二語,而是一門外語。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不能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靠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規則。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排斥。
(四)教師資源
我國的學生資源豐富,充足高質量的師資力量是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學校教師的數量有限,難以照顧到所有學生。另一方面,學校教師的質量參差,沒有良好的篩選方法。在這兩個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我國學校教師分布就必定會出現數量上的不平等和質量上的不平衡,學生接受教育的平等權利變得不平等。
三、給外語教師的啟示
(一)提高自身素質
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此外,還存在諸如教學經驗不足,科研能力較弱,以及心理素質不強等一些問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難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先進行教育改革,積極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個人能力;改進教學方法;不走形式主義,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加強師生交流
英語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情感體驗,激發學習動機,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教師語言的使用也與學生的情感調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改變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給予學生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同時,重視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的影響,以理解、接受、尊重、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強調語言實際應用性,注重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保護學生自尊
學生渴望老師的尊重、理解、承認和表揚,因此采取多樣化、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和及時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的評價不客觀、不公正,就會產生負面影響。當學生犯錯時,教師應當采用婉轉的說法指出應該改正和改進的地方,而不是直接嚴厲地批評學生,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學生改正。
四、結語
情感過濾是影響外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應盡量幫助學生降低情感過濾。同時,教師必須對自己做出一些要求,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新觀念,樹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觀,理解、信任、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交往,注重形象塑造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高翠英,毛永泉.拉申克“情感過濾”假設[J].教學與管理,2007.
[2]胡東望,鄭黎明.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設”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教學研究,2003.
[3]李堂英.淺談情感過濾假說所涉及的情感因素與新課標下情感目標的實現[J].讀與寫雜志,2012.
[4]李洋.“情感過濾假說”下的反思[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
[5]劉建達.論外語學習中的情感過濾[J].山東外語教學,1996.
[6]任清英,文衛平.從教師語言看二語習得中的情感過濾[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5.
[7]任如意.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對二語習得的影響[J].語文學刊,2007.
[8]王晶.克拉申“情感過濾假說”述評[J].安徽文學,2008.
作者簡介:
李旦(1992.08—),女,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學科教學(英語)。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