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紅
【摘 要】高中物理作為一門理科類的自然科學之一,相比初中物理來說,它的知識廣度以及知識深度都變得更為深奧,學生要學習的知識范圍變得更大。因此高中物理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成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 有效教學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65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其理論深度和難度都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而且一些高中物理的理論可能與現實中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并沒有那么緊密,抽象的理論會讓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有效的物理教學變成了一個亟須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讓教師更有效的進行高中物理的教學。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亞里士多德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興趣在學習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倘若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能引導學生克服對物理學習的畏難情緒。畢竟高中物理更注重的是理性推導、邏輯推導和抽象的理論計算,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高中物理教師最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首先,為了培養學生對物理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生做物理練習的時候,一些題目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就應適當的鼓勵學生,找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更好的解決解題過程中出現的盲點和誤區。
對于學習基礎較為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他們做一些難度較高的物理習題,幫助學生挑戰自我,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開拓學生的學習范圍。學生一旦克服了學習中的“攔路虎”,就更能夠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道路上走的更為穩妥扎實。
其次,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高中生都渴望體驗成功,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特別是來自教師的肯定。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可以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作答,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經常舉行一些小組活動和小組競賽等,在學生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教師就要及時作出鼓勵和表揚。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培養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過去的高中物理教學比較傳統和固定,教師一般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即以注入式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堂課由教師講到底,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和溝通。這樣的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會非常低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好,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由重教變為重學。過去的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決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等,學生只能在教師的指揮棒下學習。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從“重教”轉變為“重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備課以及授課過程中都要考慮學生的需要,盡量符合學生的要求。另外,教師要做好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在課堂上減少講解的時間,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注重講與練的結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僅保證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更要保證學生能夠學好,掌握知識。
其次,由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所謂重視過程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注重學生怎樣學習,而不僅僅是注重學生學到了什么。不讓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灌注的容器,而是讓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進行感知、推理和概括,掌握知識原理,揭示規律,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不要單純向學生教授這些原理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等方式,自己感受這些原理,感知原理的產生過程和應用過程;或者由學生在一個定律的基礎上去推導另一個定律,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其應用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最后,要重視實驗教學。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應該重視的一部分。但是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并沒有引起很多教師的重視,物理是一門應用性的自然學科,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真正去做實驗,而不是反復多次地講實驗。對于物理知識,講十遍百遍,不如讓學生動手做一遍。通過實驗過程,不僅能夠將抽象的內容變得容易理解,減輕教師授課的難度,并且通過實驗操作的練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有時候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例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獨立完成實驗過程等,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影響學生的學習結果,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教師的監督和督促下,讓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這是學生學好物理的前提。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需要在聽課中獲取大量的知識,在聽課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力集中,還要在聽的過程中思考,養成邊聽邊思考的習慣。這樣能夠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并且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其次,要讓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而不是全盤托出,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由淺入深,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講解一個知識點時,故意講一半、留一半,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讓學生提出質疑和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可以設置專門的答疑時間,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且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此外,在教學過程,還要讓學生養成預習和練習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等,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
總之,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學方式等手段,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另外,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發展,始終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中心,當作課堂的中心。對于其他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也要進行探索和實踐,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