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摘 要】本文探討了按照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規格要求,以專業技能為主線,建立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配套的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此外,通過設立“工作室制”進行項目教學,將教學與企業的項目結合起來,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關鍵詞】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 課程內容 教學設計 校內工作室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電視技術和通信技術日益成熟,多媒體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多媒體產業已經成為涉及計算機、影視、傳媒、教育等多行業的產品集合,其更被稱為是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本專業主要面向網站設計和多媒體產品設計企業,培養具備一定的互動媒體設計專業理論知識,能夠勝任網頁設計與制作、多媒體產品設計與制作、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及相關管理與服務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由于網絡技術和移動設備的高速發展,多媒體專業的崗位需求逐年大幅上漲,未來還將不斷遞增。目前,行業中交互多媒體設計師的數量遠遠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中更多地培養既懂UI界面設計,又會應用客戶端的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中多媒體專業發展非常迅速,但教學理念、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后。把工作過程與多媒體設計、技術專業課程內容相整合,有利于專業的課程設置趨于合理,使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規范化,為課程教學的有效實施提供指導,對課程教學改革具有現實的推動意義。
二、課程內容的選取和組織
(一)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和職業能力培養缺乏銜接
我們的培養過程主要是在學校內部進行的,學校如果缺乏真實工作環境的案例和情境,將難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從而無法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
2.課程內容知識偏理論,缺少應用
在校學生只接受過學科系統化的專業培訓,在應用這些專業知識之前,缺少將繁雜的知識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識系統。
3.課程內容缺少社會能力的培養
在純理論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少協作、交流、反思等,不利于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改革
本課題針對以上問題,以多媒體項目制作為切入點,將企業的“工作過程”作為課程改革的導向,基于實踐情境,以工作過程為中心,將所學知識點融入工作任務中去。
1.改革內容
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核心能力包括平面設計制作能力、多媒體作品制作能力和網站設計、網頁制作能力,將專業知識能力結構大致劃分為五個模塊:藝術設計模塊、計算機應用模塊、平面設計制作模塊、多媒體制作模塊、綜合能力模塊。圖1展示了交互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
以本校動畫學院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為改革對象,在原有研究基礎上,嚴格按照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規格要求,以專業主要崗位(群)工作必備的專業技能為主線,以專業核心課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為突破口展開研究。
2.改革目標
建立一套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融入職業標準和素質教育理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配套的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把握課程內容選擇的標準,職業課程的理論知識適度夠用,使課程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排序;
(2)課程教學設計。落實知識點、工作或技能項目,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做出系統安排,以保證課程教學運行的可操作性;
(3)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充分重視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設計與分析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我們首先對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就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行業情況分析,從而歸納出課程應培養的工作分析;其次,提出典型工作任務;最后,研究制定課程計劃、學習情境、課業設計。針對以上過程,我們的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多媒體行業情況分析
項目初期,我們展開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場調研,通過了解市場、企業、學生的需求,提升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實現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
(二)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以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公司的案例為實例,開發與實際工作過程聯系緊密的、有實用價值的課程計劃。通過與專家訪談,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準確的描述,確定課程計劃。
(三)根據課程計劃構建學習情境
通過課程計劃,設計學習情境。對于學習情境設計表的設計,側重于從職業行動能力、專業內容、學生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四、校內工作室制
建立校內工作室的機制,以校內教師授課為主,校外專家指導兼授課為輔。工作室圍繞具有一定市場背景的真實項目或模擬項目,按照崗位作業流程完成項目或課題的設計開發。教學和實踐過程由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制定,實行教與練的相輔相成。
在工作室實境中,借鑒企業運行機制,由行業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共同選擇適合于職業崗位與學生學情的項目,以仿真項目、真實項目為載體,采用項目教學方式,學生在設計師和專職教師的共同指導下,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仿真項目和真實項目任務,使其綜合能力接近就業崗位的基本標準。
工作室運行的具體方式為:
(一)教師與企業洽談承接企業項目,或以仿真項目為實踐項目;
(二)由教師講授項目需具備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手段,同事介紹資料查閱的范圍和專業信息收集的途徑,為項目實踐打下理論基礎;
(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把項目任務分給各組學生,由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并把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計劃交給教師;
(四)學生收集相關素材,設計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市場調查,對收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處理;
(五)教師分別從行業和教學的角度,以“講解”、“示范”、“點評”和“問答”等方式來指導學生。
通過項目教學,在實際項目的驅動下,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按照行業標準,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項目教學的實質是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平臺,需要把項目運作和教學緊密結合,實踐與學習融為一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業設計師和專職教師揚長補短,共同完成。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方式是工學結合類課程實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不斷地優化“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五、特色和創新點
本項目的特色在于抓住了深化課程改革的切入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開發是順應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改革潮流的正確舉措。隨著工學結合的深入推進,高職院校有必要建立“基于工作過程,定位于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本項目的創新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從社會就業的角度出發,把企業的真實項目納入課堂,改變過去用理論系統知識授課的方式,按工作過程的流程順序來教學,教學實施過程將校、企真正融合為一個“教方”主體,能真正體現“工學結合”。
(二)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在教學實施中的諸多定式,將學習重心從知識的傳承積累向知識的探究積累過程轉化,使學生有更多創新實踐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張玉偉,姚紅玲.多媒體專業“工作室”模式下的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建設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9).
[2]陳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課程開發模式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07):138-139.
[3]王麗麗.基于“工作室制”培養模式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08).
[4]劉詠松,王家騏.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動漫專業課程項目化改革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