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語文是中國傳統的學科門類,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占據關鍵性位置。語文是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基礎,唯有掌握好語文這門學科,才能使得我們更好地應對其他課程的學習,才能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與人溝通、相處。那么,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當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字詞知識,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呢?這是本文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字詞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27
語文作為主干課程,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知識體系初建的時期,這一時期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非常關鍵。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教學也曾取得可喜的成績,但我們不能止步不前,固步自封,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進是一個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非一時一刻可以達到頂峰。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推進,面對以往的傳統教學策略,我們必然要不斷地進行完善與更新,及時地與社會人才培養的目標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開展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體系。
新課改是最近幾年來教育界和學界一直談及的熱門話題,新課改的實施,使得各級教育部門及其學校紛紛建立自己的教育策略,以便及時地實現與國家教育政策的接軌,為社會培養出更優質的建設型人才。小學作為學生接觸教育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中,穩健地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基礎知識根基,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涯是非常有幫助的一種建設性教學舉措。那么,作為不斷追求進步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又該如何積極地與新課改相接軌,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呢?在這里筆者僅以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字詞,作為本文的論述基點和主要內容。
第一,活躍而具有歡樂氣息的教育教學環境,是教師能夠扎實地開展好小學字詞知識教學的第一步。學習環境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喜愛,是直接可以影響到學生學習狀態的關鍵性制約因素,如果學習環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得學生自愿的參與其中,那么教師的教學就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和進行,繼而取得相對滿意的教學成績。
如果學生本人對自身所處的教學氛圍感覺不滿,不愿意自愿地參與到教學環境中,那么,在被動接受的情況下,學生上課聽講的注意力就會相對分散,對于課程活動的參與興趣也會相應的降低。這對于教師本人的教育教學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在筆者看來,為了更好地開展好語文課程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字詞知識,我們就要努力地為學生建構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饒有興趣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具體學習中去,這對于我們自身教學效度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舉措,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養成也是比較有促進作用的。
第二,積極地與學生之間展開教學互動,提升個人教學涵養,使得學生對我們的教學產生信心和信任感,是教師開展好字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自覺學習的意識,從而為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那么,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我們必然要花費心血,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因為,唯有身心適宜,學生們才能更積極且主動地參與到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去,從而有所收獲。
在傳統的應試教學氛圍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理念是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認真地聽自己講課,對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沒有給予過足夠的重視。然而,在當下的語文教學環境下,我們要教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能力和方法的傳授,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積極性的意識的養成。在筆者看來,為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字詞學習積極性意識的產生,在教學中,我們需要在努力贏得學生信任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溝通,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掌握記憶字詞的方法,夯實語文學習基礎。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寓教于樂,積極地對學生的個人表現給予肯定性評價,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根基,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對此予以重視。小學生大多年齡較小,情緒主觀,對于很多事情的分析能力不足,在學習方面很容易受個人主觀情緒的影響。針對于此種現狀,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地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點,盡量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豐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得學生能夠在比較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語文字詞基礎知識。
比如說,我們可以采取歌詞記憶法進行教學,由教師負責編寫兒歌,帶領以同學唱兒歌的新穎方式學習字詞知識;也可以采取編順口溜的方式,將所教授的字詞分類組合,編寫出比較順口的話,教給學生讓學生學習;還可以采取從閱讀中學習字詞的方式,這對于學生字詞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有益處的教學策略。
第四,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以便于對學生的成長特點及其性格特征等各方面的表現有一個更清晰地認知,從而更有效地助力自身提升教學效度。小學生尚且年幼,對于家長的依賴比較強,在學習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與評判能力,有的學生不愿意或者不能主動與教師之間進行主動的溝通與交流,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作為教師了解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的切入口。因為,只有教師對于學生們的性格特征及其喜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才能更好地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整合出一種適合大多數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比較自在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掌握字詞,建立扎實的基礎知識體系。
當然,教師與家長積極進行聯系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促使家長與教師合力幫助學生學習,促使雙方能夠對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有較為全面地了解和認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語文,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開始學習之旅的起步期,在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夯實語文字詞學習基礎,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為使得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學習生涯中走得更順暢更成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唯有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使得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