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益虎
【摘要】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課題。審美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發現美的能力、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提高其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人文性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德育與美育的滲透,進而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文學修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指出了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的必要性,針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出了幾點有效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審美能力 培養方法
引言:
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與數學、英語并稱為小學的三大科目。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美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語文教學的內容十分豐富,例如古詩詞、寓言故事、散文、現代詩、小說片段等等,這些經典的文學著作帶有極強的審美性和文學性,是一種語言藝術的代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的。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充分挖掘語文內容中的審美因素,著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鑒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審美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審美能力是能力的一種,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活動,主要針對客觀對象或情景的認知、欣賞和評價。審美能力包含有先天的因素,但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逐漸提高,因此,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包括對發現美的能力、對美的感受力和欣賞力,進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些資料帶有審美的意味,教師要充分利用并加以深化,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美的體驗——對美的理解——對美的升華——對美的創造,由低到高,逐漸提高。教師要立足于語文教材,把握教學資料中的美學因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審美規律,層次化的開展審美教育。
1、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尤其在小學階段,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生。審美能力作為小學生綜合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能力之一。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小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加強對美的鑒賞能力,進而對身邊的事物和外界的環境有一個更全面的認知,會以一種審美的心態面對世間萬物,進而提高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小學生提高審美能力是對素質教育的升華。
2、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升語文教學的需要
語文同數學一樣是小學階段的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只有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進而對其他學科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語文教學內容主要是古詩詞、文言文、現代詩歌、散文、敘事短文、小說片段等,這些都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是先人為我們留下的傳統文化,值得繼承和弘揚。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和文章等學習內容的感悟能力,例如文章中運用的詞語有的華麗、有的樸素,有的直接、有的婉轉,語言修辭手法使用很普遍,例如大量使用排比句式,運用比喻、擬人、對仗等修辭,進而凸顯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形式美,這些都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做能感受到的。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需要。
3、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審美能力既然是能力的一種,在小學階段更要受到重視。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在小學階段加強美學教育可以為學生打下一定的美學基礎。尤其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更是提升小學生品質的關鍵,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對于小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階段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這是給學生夯實基礎的階段,不容忽視,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其思維能力和美學鑒賞力都會顯著提高。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措施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壓抑的環境使人痛苦,優美的環境使人心情愉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營造優質的環境,創設合理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學生的藝術熏陶。語文教師要重視環境的因素,在語文課堂教學階段營造合理的情境,要建設一個包含情感和藝術氣息的語文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審美的情境,進而深入開展審美教育,升華學生對美的認識。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可以使用多媒體軟件播放有關文學作品的圖片和音樂,例如在講解《黃果樹瀑布》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瀑布的圖片,將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會黃果樹瀑布的壯觀,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美,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語音語調的運用,講課要生動、形象,語言要具有感染力和爆發力。小學生本身性格特點較為活潑,注意力不夠集中,語文教師的講課方式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首要因素。語文教師要從課文中挖掘出審美的元素,分析課文中蘊含的藝術性和審美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2、通過語言培養學生的美學欣賞力
語言是文學的基礎元素,文學作品靠語言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要針對語文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指導學生對優美的語言進行品位和欣賞,精致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通過聯想和想象,學生對美會有一個新的認識。教師帶領學生品位課文中的語言可以了解什么是美,學會鑒賞美,進而形成一種對美的獨特感悟能力,即審美能力。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奶奶的向日葵花海》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描寫“夏天的向日葵花海開的無比燦爛,漫天遍野的金黃色仿佛讓人置身于金色的太陽上面,一朵朵向日葵向我張開了燦爛的笑臉……”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的色彩語言十分豐富,擬人手法運用的十分純熟,向日葵露出了笑臉,讓我們體會到一種花朵顏色艷麗,描繪了一幅十分暢快迷人的景色。語文教師要利用對語言的分析,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向日葵花海中,感受那是什么樣的一種美麗,進而體會了大自然的美,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和審美能力。
3、通過寫作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創造美主要體現在學會運用語言表達美,最佳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多進寫作練習。語文教師要看到學生想要表達美和創造美的愿望,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做任務《季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表達自己對于季節的理解,一年四季,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特點,不同的季節大自然的景觀是不同的,很多生命現象也體現出不同的樣子,學生要學會運用優美的語言去表達四季之美。在寫作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出去接近大自然,還可以在網絡上查閱圖片和有關資料,親自體會季節的變化和身邊景色的狀態。在這個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可以提高對美的感悟力和欣賞能力,在學生的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春天綠色的小草、夏季火紅的花朵、秋天金黃的稻谷、冬天皚皚的白雪。
4、鼓勵學生通過想象提高美的意識
想象力是比知識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人的思維決定了他的想象力,語文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審美能力培養的前提。對于美感的認知都是通過想象開始的,小學語文的教育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較少,性格活潑,好奇心強,語文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育內容的特點,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讓學生聯系自己經歷的實際展開想象,進而加強對事物的審美認識。小學生有著真善美的一面,他們對美的追求是最純粹和簡單的,教師要保留小學生的這份天真和美好,激發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對美的認識不斷深化。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合理的情境,通過語言教育和寫作教學,增強學生對美的認知和對美的感悟,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審美因素,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感悟沒、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建峰.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探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3,(19).
[2]文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途徑[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4).
[3]王成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