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杰 汪哲

【摘要】 本文從幾方面談及怎么樣學好數學. 主要有在創設情境中學習數學;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在多樣性的評價方式中愛上數學;在快樂的分享中學用數學. 并通過實例深入淺出地來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自身特點,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方法,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關鍵詞】 數學;圖形;實踐
范德比爾特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這說明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是成功的源泉. 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是能否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 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多角度構建課堂,使學生們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一、在創設情境中學習數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例如,我在教學“倍的認識”時設計的教學環節:
認識“倍”和“幾倍”.
教師擺3個圓圈.
師:請你擺方塊,要和圓形同樣多.
生:動手擺3個方塊. 師:如果我們把3 個圓看作一份,那么擺的方塊是幾份?
生:一份.
師:我們就說方塊的個數是圓的1倍.
接著老師再擺3個方塊,學生觀察,方塊有這樣的幾份,是圓的幾倍?……
教師通過上述直觀形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學生在建立“倍”和“幾倍”的概念時,還能學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再如教學“認識圖形”時,我讓學生把積木帶到課堂中來,在講授新知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1)搭一搭,在規定的時間里搭積木,說說搭出了什么,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2)摸一摸,感受一下這些物體的面;(3)描一描,將這些物體放在紙上,沿著邊描下來;(4)猜一猜,組織學生進行猜測,這些圖形是從哪個物體上畫下來的;(5)找一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尋找這些平面圖形,并在小組內交流;(6)做一做,用紙板制作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 通過操作,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對圖形的特征逐漸有了清晰的認識.
二、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于模仿和記憶,應該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數學. 在這些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都能夠不同程度地培養和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我在執教“圓的周長”一課時,圓的周長公式推導過程是教學的難點. 我采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 先引導學生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圓的周長?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繩測法,有的說用滾動法,還有的說用軟皮尺測量的方法……在學生合作測量不同大小的圓周長時,引導探究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進而通過測量數據和計算結果發現圓周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這樣的合作探究中,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強化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在多樣性的評價方式中愛上數學
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多樣性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內在動力,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喜歡上數學. 教師的評價可以是多渠道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第一時間給予激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學生獲得的直接感受,有利于他們將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中去. 他們本身所潛在的能力能更好地發揮出來,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在課后可以利用作業本與學生進行“書面私聊”:“最近你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大哦,真不錯!” “昨天你上課回答的問題非常完整,真棒!” “這次測試你進步很快哦,加油!”……小小的評語能在師生的心靈間架起愛的橋梁,點燃學生進步的火花,增強學生必勝的信心!
四、在快樂的分享中學用數學
學習是件很艱苦的事,需要學習者具有頑強的意志和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獲得成功. 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培養孩子們頑強的意志,要讓他們以學習為愉、以學習為樂. 做到這一點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課前組織學生分享數學故事;講數學見聞;創設生活情境,用數學解決問題,展示數學手抄報等,用他們喜歡表達的方式開展數學分享活動,體驗分享的快樂.
總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依據學生個性、心理特點,找到適合建立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把自信與希望、善良與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自身特點,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多種教學方法,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黃巨翠.淺談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去學好數學[J].創新教育,2011(23).
[2]徐珂.論數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17).
[3]郭立昌.關于中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數學通報,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