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寧
【摘要】 生活是知識產生的源泉,數學知識也不例外. 但是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卻人為地割裂了生活和教學之間的聯系,以至于學生感覺數學學習非常枯燥,相應的學習效果也不佳,所以變革這種教學理念刻不容緩. 本文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就其在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初中數學;生活化;實踐應用
眾所周知,數學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 特別是在新課標日益推行的今天,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有效性是當前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 然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卻人為地割裂了數學教學和生活間的聯系性,以至于無法切實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更無法培養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此,加強數學教學同生活之間的聯系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貼合生活實際,激發導課趣味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這點反映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上來就是指新課程導入教學的重要性. 課程導入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其直接關乎整堂課教學的效率,所以在導入課程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定下一個良好的基調,從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 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大都是一上來就按照數學教材的內容安排來為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待講內容,接著按照教材來照本宣科,這種看似合理的課程導入方式實際上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而如果數學教師在導入新課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則可以以生活化的素材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 如此一來,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會在生活實例的導入下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充滿趣味的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在講解“用正多邊形拼地板”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為了可以增強該部分數學課程導入的質量,數學教師可以將該部分數學知識同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墻磚或者地磚上的圖案,同時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些多樣化的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所構成的. 如此一來,學生會找尋出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邊形等圖形. 然后,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用正五邊形或者正八邊形所拼接而成的地板?此時數學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學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那么答案就會輕松得出. 如此一來,學生會被教師的提問和引導所吸引,那么他們接下來會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該部分的數學知識.
2. 踐行生活理念,體驗數學應用
在新課標下,當前教育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在具備扎實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也掌握特定的數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這些數學知識合理地應用于生活實踐中,以使學生通過切實的實踐應用來提升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 借助數學實踐應用的合理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應用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此外,學生在自主完成有關數學問題的過程后會產生一種無法用語言表述的巨大優越感,所以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來為學生多組織一些實踐應用機會,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效果.
例如,在講解“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這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實踐性作業,即要求學生在課下自行制作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從而可以使學生在課下制作有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深刻地了解軸對稱的數學概念. 并且有的學生會先將紙張對折,接著再剪完有關圖形后再打開,這樣就形成了軸對稱圖形,也有的學生可以直接借助墨跡等方法. 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深刻地了解軸對稱這部分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3. 拓展知識外延,增強教學效果
正如上面所述,數學知識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將這些數學知識合理應用于實踐中. 但是學生除了需要從教師方面來獲取必要的數學知識之外,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雖然數學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外延性,但是部分數學教師卻依舊采用“題海戰術”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至于數學知識的外延性得到了束縛,無法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 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數學知識的外延,外延到學生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中,以便不斷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樂趣. 例如,在講解“不等式”這部分數學知識之后,數學教師可以將該部分的教學知識延伸到商場中的打折促銷等生活實例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感知數學知識的實踐價值,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可以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應用能力. 因此,在平時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引生活之水來澆灌學生數學思維之花,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