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德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就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而言,因受傳統觀念所影響,教師在課堂中所采用的模式較為傳統,多以講授式的教學為主,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性難以得到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始終不高。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探究模式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這樣才能較好地提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合作探究 初中語文 閱讀 應用
初中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主體性行為,要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感悟。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探究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組織并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從而更好地通過文學作品的導讀,讓學生獲得體驗。
一、合作探究模式對農村初中語文閱讀的意義
合作探究模式徹底打破了傳統閱讀教學講授的模式,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任務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以問題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這種決定教學模式不僅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活動過程中,獲得對文本的理解,豐富其閱讀體驗。
(一)突出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興趣
農村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閱讀中的興趣不高,而傳統教學應用的是講授模式,故而學生的主體性難以得到體現。實施自主合作模式,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如《童年的朋友》的閱讀中,對高爾基簡介、背景、作品內容等,需要提前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去完成。同時,在自主合作模式的應用中,極力強調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促進學生合作交流,豐富學生體驗
閱讀教學重在讓學生獲得體驗,在農村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合作交流,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在實踐中要注重自主和合作相互契合。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先問學生作者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從哪些方面寫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以此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通過交流而理解原因。結合學生的討論情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如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學生可根據課文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也就摒棄了教師單純講解的方式,整個課堂會更加活躍,學生在討論中也能獲得更好地理解。
(三)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教師更多的是要做的是讓學生從從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營養。同時,提倡自主合作模式,學生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要和同伴合作而完成閱讀任務,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較好地培養,這對學生終身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二、合作探究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中的應用實踐
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自主合作閱讀模式,要把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有機的整合起來,且要充分整合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要讓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同時,也要整合課堂實際,發揮好教師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一)加強課前預習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閱讀模式強調的是要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有機的整合起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故而在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前,要根據目標而布置相應的任務,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環節,要通過明確的任務引導學生去完成,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要求上有所區別,不能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作
合作閱讀模式的實施,自主學習是基礎,合作是核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自主學習和目標,以問題、任務形式組織學生展開探究活動。
(三)發揮教師作用,及時進行點撥指導
學生在教師問題和活動的導向下展開閱讀,而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尚不成熟,閱讀中也就會遇到諸多問題,那么,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相應的點撥和指導。首先,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討論情況進行歸納,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對菲利普夫婦在盼于勒、躲于勒的過程中的形象,就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其動作、語言、心理描寫而進行總結歸納。其次,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討論情況進行點撥。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閱讀效果才會更好。
三、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中實施合作探究值得探討的幾個問題
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自主合作閱讀模式,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自主性變得更高,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變得更為積極。但要更好地發揮自主合作閱讀模式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促進作用,在實踐中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自主學習中要注意給予學生指導
在探究前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中因學生知識、經驗、理解能力等有限,要給予相應的指導。二是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檢查和反饋,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幫助學生找到自主學習中的問題。
(二)合作要留夠時間,要注重圍繞文章進行
在合作探究環節,一是要預留足夠的時間,組織學生展開交流活動。尤其是在問題的探究中,當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讓學生給出答案,而要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去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獲得一致性結論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二是在交流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展開發言。
(三)加強實踐練習,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在閱讀中,為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體驗,要注重加強課后實踐活動。如表演活動,如小說閱讀后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表演、角色表演;如《范進中舉》的教學中對范進發瘋時的動作,在教學中就可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如寫景類作品閱讀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活動。如《囚綠記》的教學后引導學生對常春藤進行觀察,也可組織學生種常春藤,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一直不佳,這一方面是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二是在模式上也較為陳舊,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只有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提倡合作探究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過程中,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鄭永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上,2010年第12期181-182頁。
[2]成諄:農村初中如何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年第8期149-150頁。
[3]毛鳳姣:新理念下農村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5年第3期12-13頁。
[4]唐凱英:農村語文課堂“互動合作”教學實踐與探究[J],廣西教育,2015年第41期16-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