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英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45
摘 要:外語教學不僅應該包含詞匯語法的傳授,更應重視語言文化學習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俄語專業要從互動教學、文化導入及國際化辦學等方面入手,著力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跨文化意識及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校俄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 語言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c)-0145-02
語言學家拉多在《語言教學:科學方法》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而弗里斯則強調:“講授有關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況不僅僅是實用語言課的附加成分,不是教學總目的全然無關的事情,不能因時間有無或方便與否而決定取舍。它是語言學習的各個階段不可缺少的部分?!?/p>
長久以來,我國外語教學非常重視語言識記能力的培養,即著力于詞匯語法的講解和梳理,而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則不夠重視。這種模式雖然能使學生掌握較牢固的語言基礎,但是往往只提升了學生的應試能力而非實際運用的能力。實際上,僅僅了解詞匯語法的基本用法,而忽視文化的語境和差異,不了解語言在具體生活場景中的運用,都可能造成溝通不暢和誤解,同樣不能達到應有的交流效果。外語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實現跨文化交際與文化溝通。因此,在俄語教學中積極導入語言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1 強調互動學習,導入文化鏈接
目前,國內眾多高校的俄語專業基礎俄語課程已全面采用新版東方《大學俄語》教材,熟練掌握其中的語言點及會話主題對于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極為必要。教師要努力創建語言文化環境,尤其在俄語精讀課上,教師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接觸,因而,要把握這個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及能力的機會。除了言語知識傳授,教師更要有意識地設計文化互動環節,切實提高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現舉《大學俄語》第三冊第一課為例,該課專題是描述外貌。教師首先要完成基本詞匯及語法的梳理解析,讓學生知道“應該怎么用”。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課后專項練習,引導學生使用已學內容,進行問答、轉述、對話、寫作等操練,以此讓學生明白“實際怎么用”。只有理論結合實踐的語言教學才會事半功倍,卓有成效。此外,在教學生用俄語描述外貌的同時,還可穿插文化背景知識。例如,русые волосы(淺褐色的頭發)這一表達,如果只對其做出一般字面上的解釋,學生只能對發色有基本認識,然而如果深入下去,告訴學生這種發色是俄羅斯人最常見的發色,隨即插入一個文化鏈接:русые的同根詞Русь(羅斯)是一個歷史意義厚重的詞匯,古羅斯是俄羅斯的前身,是公元九世紀在東歐平原第聶伯河沿岸由斯拉夫人組建的基輔羅斯公國,后劃分為“白羅斯”(白俄羅斯),“小羅斯”(烏克蘭)以及“大羅斯”(俄羅斯)。經過這樣一番解釋,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于詞匯基本意義的把握,更使之對于隱藏在詞匯意義之后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識有了直觀感受,從而激發了學生課后自我探索的學習興趣。隨著教學進度的跟進,學習內容的深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上使用一定量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做課件,再對語言使用及文化知識進行講解,以此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熱情。
2 深化國際化辦學,提升學生信心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或可怕的過程,而是一種復雜的個人體驗,一個學習過程,一個從較低到較高的自我和文化意識的進步過程。”學生的外語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于該語言所從屬的文化大語境的認知與接收程度。也就是說,培養學生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識,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前提,而鍛煉學生在文化背景下使用語言的膽量則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必要條件。中國學生學習外語,往往受民族性格影響,不敢說,怕犯錯,總是認為自己學得不夠好,在交往中“唯唯諾諾”,根本張不開口,導致應試能力明顯高于交際能力。而歐洲學生非常自信,即使沒有多少詞匯量,或者存在很多語法錯誤,他們也樂于挑戰各種交流環境,敢于用尚不熟練的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這樣兩種語言學習與交際方法必然會導致學習效果的差異。實際上,除了情景互動及文化導入的教學策略,這種差異還可以由國際化辦學的途徑逐步縮小。俄羅斯是教育大國,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質量較高。我國眾多高校都與俄國優質高等學府保持著良好而穩定的合作辦學關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俄語教學應該借助國外教育資源及留學進修基地,盡力為學生創造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外語,感受異國文化的機會。目前針對高校俄語專業學生,主要存在個人申請、校際交流、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等出國途徑。事實證明,語言進修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信心,提高其語言運用水平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拓寬其升學前景,增加就業砝碼。
綜上所述,處于全球化教育大背景的高校俄語教學,應當將知識傳授與能力提升有機融合,加強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俄語學習,不斷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最終發展成為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高素質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何自然.外語教學中的語用路向探索[J].山東外語教學,2003(4):3-8.
[2] 胡文仲.我國外語教育規劃的得與失[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130-136,160.
[3] 史鐵強.關于俄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俄語教學,2004,23(4):3-7.
[4] 張宇軍.合作學習理論在俄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5] 白樹鋒.高師俄語專業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D].東北師范大學,2014.
[6] 潘宏宇.文化理論在俄語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4.
[7] 王娟.對近20年俄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8] 李文新.俄語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的運用及其相關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9] 曹陽.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俄語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15.
[10] 孔令蓉.論俄語教學中學習策略的培養[D].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