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臨霓
摘 要 數感不好,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不好的主要原因。本文結合本人教學實踐及經驗,通過在認識數與數量中培養學生數感,在數的運算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在理解數量關系中培養學生數感,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數感。闡述了教師如何培養小學生“數感”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數感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95-02
新《標準》指出:數感主要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由此可見數感是對數的高度理解,是對數的一種直覺,是人對數熟能生巧的本能反映,是較高數學素養的外在體現,數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積淀的結果。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數感呢?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刻意去培養,我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與思考,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認識數與數量中培養學生數感
深刻認識數與數量是發展數感的起點,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和感知,生活是數學的源泉,要鼓勵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認識生活周圍的數與量,讓學生通過多種感觀參與數學活動,進行具體的操作,逐步積累數感。如一年級學生認識兩位數時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兩位數,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與同伴交流,然后用小棒擺一擺或用小方塊擺一擺,用計數器撥一撥,將這個數前后一段數一數(順數或倒數),教師再引導學生從位置值(數位)的角度認識,通過說兩位數組成與分成,比大小,說順序來加深理解,鞏固應用。三至五年級認識分數與小數,六年級認識百分數同樣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再讓學生動手分一分,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比一比,加強幾何直觀,從數的產生、計數單位、組成、性質等角度充分體會每種數的含義。多設計一些考眼力、考感覺的體驗活動,不斷糾正偏差,從而構建知識發展數感。
二、在數的運算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1.在口算中培養學生數感
口算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口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數學能力,生活中口算能力尤為重要,所以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口算意識,點撥口算方法,進行口算訓練。口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加深對數的意義,運算定律,筆算算理的理解,促進數感的發展,動輒筆算是數感差的表現。
2.在估算中培養學生數感
估算是發展數感最好的途徑,老師一定要培養孩子估算意識,養成估算習慣,感悟估算價值,領會估算方法策略,讓學生品嘗到用估算解決問題的甜頭,養成采用估算確定答案范圍以及檢驗精確計算的習慣。如在解決問題:今天一共摘了182個菠蘿,每箱裝8個,一共有18個紙箱,夠裝嗎?生甲:18?=144個<182個;生乙:182?=22個……6個,22+1=23個>18個;生丙:18<20,18?<20?<182;生丁:182>160,182?>160?>18,雖然都解答出18個紙箱不夠,但生甲、生乙是循規蹈矩的精確計算,而生丙、生丁是采取估算,策略更高明,反映出具備良好的數感,在這里就是要提倡學生在閱讀與理解的基礎上略加思考就能迅速而肯定地作出判斷。要防止學生學得太拘泥死板,就是期望學生在估算中發展數感。部分老師對這個問題上認識也不到位,滿足于學生通過精確計算而得出結果,未體現教材意圖,忽視了估算策略在發展數感,發展智慧方面的深刻意義。
3.在趣味計算的探索中培養數感
趣味計算,找規律計算很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當學生饒有興趣思考與探究時就會有收獲。例如:計算下面第一列你發現什么規律?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其他各式的得數:
教學時組織學生先觀察,再計算,然后找規律,接著討論交流各自的發現,最后寫其他各題的得數并追究原因,當學生發現只要“頭尾一拉中間相加”時,特別興奮與驚奇,探究的欲望高漲,不知不覺發展了數感。
4.在簡便運算中培養數感
數感來自于對數的深刻理解,體現出極高的靈活性,接近本能,所以簡便運算是發展數感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對數的意義、性質、運算定律、運算性質、和差積商的變化規律有深刻理解。例如,學生知道125?=1000,那么計算126?,12.5?只要稍作轉化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便能脫口而出,計算645 296只要運用差的變化規律就能一眼看出答案。因此,要讓學生見識一些簡便運算,進行必要的啟發,鍛煉簡便運算能力,使學生能夠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從而發展數感。
三、在理解數量關系中培養學生數感
數感差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列式是亂猜,歸根結底是數量關系含糊不清。四則運算基本關系有:加法表示:部分量+部分量=總量,減法表示:總量-部分量=部分量;乘法表示:每份數追菔?總數;除法表示:總數鞣菔?每份數或總數髏糠菔?份數。其中每個關系結合具體情境又有具體的含義,如乘法有單價資?總價,速度資奔?路程,每塊磚的面積子米┛槭?鋪地總面積等等。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認識數量,領悟數量關系,讓學生經歷一個畫圖表征、實踐操作、思考歸納,討論交流、展示匯報的過程,數量關系清楚了,數感自然也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