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瓴
【摘要】隨著近幾年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子有了大學提升自己的機會。可以由于雖然大學生數量提升了很多,但是學生的平均素質能力下降了不少。以往上大學的環境競爭激烈,最終能上大學的大都是杰出的人才并且具有很強的創新、突破傳統的意識。隨著大學的普及程度變高,作為老師,我們必須迎合新環境的需求一改之前的教育風格。這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大學數學讓普通學生學會打破思維慣性,能換一種方向、換一個情景來思考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慣性思維 大學數學 創新意識
一、大學生數學學習存在思維慣性
(一)什么是思維慣性
思維定勢(Thinking Set),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簡單點說的思維慣性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慢反應,一種是不經過大腦的直接反應。這后者就是一種慣性定勢,它僅僅是根據你的習慣從而自我的反應出來。就比如你走路一樣,你并沒有控制你先邁哪一只腳,事實上你也并不清楚你先邁的哪一只,這就是慣性思維的表現。有人可能會反駁我,說數學中解答每一個問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完成的,這并不符合思維慣性的定義。其實不然,這兩者沒有太大的區別,數學中的慣性思維是高級別慣性,而像邁步則是低級別慣性。數學中的慣性思維表現在,一種題型在你腦海里產生了固定的解題思路,并且只有一條或者幾條路。而打破這種思維慣性,會讓你獲得無限可能。
(二)思維慣性的弊端
以數學為例,數學是最培養一個人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它是反映一個人能力的基礎。試想,一個人如果連想表達的話都沒有整理好思路,那這個人還能做什么。其實數學不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那些數學好的人陷入了思維慣性之中。數學是培養一個人理性思維的啟蒙學科,當人們陷入思維慣性之中后,就會變成一個偏執的非理性人。這種偏執一旦產生便很難消除,就像一個小學生在熟練應用加減法后突然接觸到乘除法,這會讓他們很難適應改變。思維的慣性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阻礙創新思維的發展。創新是發展的前提,而思維慣性則太過于死板,將創新思維定格在一個有范圍的框架里。
二、思維慣性形成原因分析
(一)教學方法不正確
在中國這個教育大環境下,每個人基本上走的都是同一條路。每個學生從小到大的學校經歷就是聽老師講概念、背概念、做題、聽老師講題、再做題、再聽老師講題,這么一個周而復始的活動。老師在教學上起到的大部分只是一個翻譯器的作用。為什么說是翻譯器呢,因為以往的老師們只是把概念和類型題換成了學生能懂的形式進行傳達,就像中英翻譯器會將英文轉化為中文一樣。就這樣的教學方式而言,能夠培養出來的人才真是少而又少,學生們在此環境經過長時間的“熏陶”已經變得開始麻木不仁了。以往的老師舍本逐末只重視培養解題效率,而忽視了解決問題的思維的培養。
(二)學生認知錯誤
受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也出現了問題。普遍的學生認為數學只是簡單的算術,其最大的應用也就是去購物的時候不會算錯賬。這種認知是不正確的,數學真正的能帶給人們的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你不能說大學數學只是在教你微積分;因為在牛頓沒有發明微積分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數學這門學科。牛頓本人能獲得如此多的科學成功,數學起到的是指導作用。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認知出現錯誤,那么會導致其行為也會出現偏差。這樣就會使學生走向錯誤的研究方向產生了錯誤的態度從而又研究了錯誤的方向,成為一個無限向惡的死循環。學生的認知錯誤不光體現在數學方面,比如說市場營銷并不是做銷售,企業管理并不是做總經理,投資學并不只是玩股票,廣告學也并不只是教你打廣告。
三、如何利用大學數學打破學生思維慣性
(一)設立小組進行互動
課堂中將所有人進行分組,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說話的機會,這樣,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見解,會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表達的更加準確、更具有創造性;全班發言,讓學生在小組發言的基礎上再在全班同學來說,就容易接受了,有的只需把小組說的話再說一次就可以了,所以壓力不大,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總結、說出所提出的問題的答案來。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后,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困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變通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提問,讓學生來說一說,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并進,防止學生走入慣性思維誤區。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優化了學習方法。在新課程中,增加了許多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這些內容如果單獨一個人做要浪費很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能節省時間,學生興趣也比較濃。通過小組學習,學生的慣性思維得以打破,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不一樣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二)少做類型題,將各種題型揉成一個深度的復合題
數學課堂上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效率問題,大多數的時間都用來做同種類型題和講解同種類型題。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學生解決問題時陷入了同類型的慣性思維誤區。所以我建議將集中不同類型題柔和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深度的問題。而且我們可以通過更改不同解題思路的排列組合,可以考察學生面對復合題時思維能力的靈活性。通過培養學生思維上的靈活性,有利于他們在學習和處理事情方面避開慣性思維陷阱,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 [N]. 人民日報,1998-12-25⑽.
[2]萬錦.中國大學學報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