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郭文晶 溫生林 陳樹清
摘 要:針對少學時工程圖學課程的教學進行研究和探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該課程教學進行設計。首先明確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再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取舍,最后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選取有效而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并從課前準備、課上講授及課后鞏固3個階段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工程圖學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少學時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c)-0088-02
工程圖學是高校機械類、非機械類、電子、技術經濟、應用理科等各專業均需開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根據專業不同,所設學時不同,并且隨著高校教學體系的調整,學時數被大幅壓縮,少的甚至只有二三十學時。在少學時情況下選擇哪些作為教學內容、怎么進行教學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甚至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內容,一直是工程圖學教師探索、研究的課題。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方法的設計,力圖找到一套適于少學時教學的行之有效的理念、方法。
1 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才有針對性。教學目標要根據專業需求和學時數進行設置,使教學目標切實可行、便于操作。
課程總目標的確定需要考慮后續課程與學生的專業需要。從以下3個維度設置教學目標。
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工程圖學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關注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掌握繪圖和識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養空間思維和空間構形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查閱機械制圖國家標準手冊,能夠閱讀簡單機械工程圖樣。
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動手繪圖、動腦識圖,不斷地由物畫圖、由圖想物,養成空間思維和空間構形的習慣。理解工程圖學的基本概念,掌握繪圖和識圖的基本方法。
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將工程圖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具體問題當中,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養成勇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遵守國家制圖標準,建立工程意識和標準化意識,養成從事科學技術工作應具備的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要想完成課程總體目標,對課程目標再進行細化分解,也就是設置課堂教學目標。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功課都應該仔細分成階段,務使先學的能為后學的開辟道路、指示途徑。”反過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的大目標也在逐漸達到。課堂目標需要根據教學條件、教學目標對課程目標具體化,使其可操作、可實現,要注重基本知識的講授及基本技能的培養。
2 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不能只盯在一堂課上,要總觀整個一門課,總觀整個專業,以及授課對象的職業發展。雖然課時大幅壓縮,但是內容卻不能大幅削減。工程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前后聯系非常緊密,環環相扣,正如李學京教授(《機械制圖和技術制圖國家標準學用指南》主編)所說:工程圖學就像一部電視劇。所以取舍教學內容時需要考慮其基礎性、關聯性、延續性和實用性。建議少學時工程圖學知識內容選取為以下幾方面。
(1)制圖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的有關規定。
(2)投影法及點、直線、平面的投影:投影法、點的投影、直線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3)基本體的投影:平面立體及其表面上的點與線、曲面立體及其表面上的點與線、平面與平面立體表面相交、平面與曲面立體表面相交、圓柱與圓柱相交。
(4)組合體的視圖: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特性、畫組合體視圖、讀組合體視圖、組合體視圖的尺寸標注。
(5)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視圖、剖視圖、斷面圖、局部放大圖、簡化畫法和其他規定畫法、第三角畫法。
(6)常用件和標準件:螺紋、螺紋緊固件、齒輪、鍵、銷、軸承、彈簧。
(7)零件圖:零件圖的內容、零件圖的視圖選擇、零件圖的尺寸標注、零件圖的技術要求、讀零件圖。
(8)裝配圖:裝配圖的內容、裝配圖的表達方法、裝配圖的尺寸標注、零件序號、明細欄、讀裝配圖。
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抓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比如對于畫法幾何,重點應該放在它的基礎作用上,加強圖示法、 削減圖解法內容。組合體視圖選取簡單而典型的圖形來理解畫圖與讀圖的思路和方法,為后續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機件常用表達方法重點放在適用范圍、畫法和標注,能識別各種表達方法。常用件和標準件以螺紋、螺紋緊固件、齒輪為例詳細講解,其他內容課后自行學習。對于零件圖,分別分析其4個內容:圖形、尺寸標注、技術要求和標題欄,詳細講解技術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習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少學時對裝配圖的要求只能是識讀,達不到畫的要求,也從這4個內容入手分析、識讀。
為了避免“能看懂,不會做”,對于每部分內容必須完成相應的練習,練習題目的選取很關鍵,選取原則有兩個:一是針對性,二是典型性。習題選得好,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多選擇一些開放式的習題,比如答案不唯一的二求三,根據一個視圖進行立體構形,給出一個機件選擇適當的表達方法等。
3 教學手段、方法設計
學時少,看起來似乎教學容易了,而實質上教學變得更難了,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對于不同的內容要選取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3.1 課前準備
認真研讀教材、參考教材,搜索材料,學習最新國家標準內容。根據設計思想書寫教案、制作適用的CAI課件,為課堂授課做好充分準備,能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充分利用CAI 課件,展示投影圖、立體圖、內部結構圖,演示投影形成過程、畫圖步驟、讀圖步驟,模擬零件的加工過程、裝配體的拆裝過程。
3.2 課上講授
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特點,依據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更多地關注學生,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設問,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使學員更多地參與教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與生活實際多聯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課后鞏固
因為課上學時少,所以必須有效地利用課后時間,學生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作業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態度和教師教學態度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常有學生評價工程圖學課程“這門課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說明看懂、聽懂比較容易,要真正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必須完成一定量的習題,通過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其思維能力。嚴格要求學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規范作圖步驟及作圖質量,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態度。
教師要及時且認真地批改學生作業,把嚴謹認真的態度傳遞給學生。教師認真仔細地批改每一次作業每一道題目,給出正確而恰當的評價,多鼓勵少批評。每次作業批改后進行有針對性講評,總結出錯的原因,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4 結語
少學時的工程圖學課程不能再依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必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如何改、改什么一直是一線教師探討和研究的關鍵。經過幾輪的教學實踐,對少學時工程圖學教學模式進行探索、研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方案,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形式的選擇,都依據教學目標進行了針對性設計,通過實踐正在完善。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選擇一本適合專業和學習對象的教材是必要的,教材是學生課后學習的依據,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加強都依賴于教材。如果條件允許,自編教材會更好地輔助教學。
參考文獻
[1] 劉雪峰.逆向教學在少學時《工程制圖》課程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8):131-132.
[2] 王志忠.工程圖學課程的自主性學習[J].圖學學報,2012(33):132-123.
[3] 何銘新,錢可強,徐祖茂.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