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的綜合運用,聽力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重要尺度。2007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特別是聽說能力, 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1]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對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不斷尋求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是語用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推導出所聽內容背后真正的含義以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聽力;會話含義理論;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67-01
1. 引言
學生在進行聽力理解時很多時候只能聽懂說話人的字面意思而聽不出所聽內容的正確含義。這是因為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過多的重視對學生對詞匯、語法方面的訓練, 忽視對學生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會話含義是語用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會話含義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會話內容字面之外的含義。通過會話含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聽力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2. 會話含義理論
會話含義是語用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會話含義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會話內容字面之外的含義。在會話交際的過程中,人們已經形成了某種默契,聽話人能通過語境、常識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判斷出話語字面意義之外的內在含義,也就是語句的會話含義。所謂話語的會話含義就是通過分析說話人的意圖而推導的話語的言外之意。它不是由詞匯、語音、語法等語義關系所確定的自然意義,而是根據語境中分析得出的言外之意。
格萊斯認為,人類能進行有效的交際是因為人類本質上是互相幫助的。它嘗試定義出這一合作行為下的準則。“如果這一原則(即合作原則)被接受,還可以分清四個(合作)范疇,在范疇下可以有一些更具體的準則和次準則。套用康德的術語,我們把它稱為數量、質量、關系和方式。”[2]數量準則該準則要求話語應包含交談中所需要的信息, 而且又不超出所需要的信息。[3]。格賴斯認為,當談話雙方交流時,話語中所提供信息量不應該多也不應該少,所說的話應該包含交談目的所需的信息和所說的話不應該超出所需要的信息。質量準則規(guī)定了話語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在談話交際中,質準則要求人們在說話時要講真話,不能說虛假的話,也不能說一些沒有足夠證據的話。關系準則:格賴斯認為,在談話交際中,會話的內容要有聯(lián)系,說出的話要切題,不能說與話題沒有聯(lián)系的話。方式準則:格賴斯認為,會話交際中人們希望自己的會話伙伴能夠講清楚他所要表達的信息或事情,并且能夠盡量避免冗長羅嗦的表達方式。
3.會話含義理論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教學中學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聽力文本很簡單,語法結構也很簡單但是在練習過程中,聽者就是無法理解聽力內容。筆者認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聽者只能聽懂字面的內容不能推導出所聽內容背后真正的含義。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是英語教學中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根據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會話含義具有五個特征。(1)所謂可撤銷性或可廢棄性, 是指在一定的語言或非語言語境中, 因為在原先某一話語上附加某些前提, 使得原先的某一種語用含義被取消。會話含義可以被取消是會話含義最重要的特征[4](2)不可分離性是指會話含義的存在與語境、背景信息和說出話的內容有關。一般而言,在會話交際和語義推導的進程中,話語所傳遞的信息是一定的,進而聽話人所推導出來的會話含義也是一定的。(3)所謂可推導性, 指的就是聽話人一方面根據話語的字面意義, 另一方面根據合作原則的各項準則, 推導出相應的會話含義[5](4)非規(guī)約性是聽者通過對說話者意圖的認識,結合語境與話語的內容推導得出。所以,會話含義是說話人字面意義之外的意思,是通過字面意義,結合語境等背景知識得到的含義。也就是說,會話含義應該是含義的一部分內容,而含義由規(guī)約含義和非規(guī)約含義組成。(5)不確定性是在假設說話人遵守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根據語境推導出來的。但是,語句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達的含義并不相同。因此,在一個假設的前提下,在不停的語境中,對會話含義的理解和解釋也是各種各樣的。
略微注意下人們的日常會話便會發(fā)現會話含義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人們說話常常是話中有話,帶有弦外之音,這種話的自已之外的意義不是一般語義理論所能解釋的,而需要作語用分析[6]。格賴斯指出,在會話含義的推導過程中,人們應當遵守這樣一種原則:在會話交際的過程中,說話人的話語中包含著言外之意,說話人假定聽話人能夠理解這一含義,同時,聽者根據語句本身、語境、常識、說話人的意圖等因素判斷出話語字面意義之外的內在含義,理解了說話人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語句的會話含義。聽力是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難點,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將會話含義理論應用于聽力教學中,就能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關系和說話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對話語含義的推導是制約學生聽力水平的主要障礙。對此,教師應該結合會話含義理論,通過舉例講解和適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語用推導能力。通過將會話含義理論運用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學生在理解聽力內容字面意義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會話的真實含義與意圖,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4.結論
聽力教學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聽的能力不僅與聽的技能、與其熟練程度有關,而且與聽者的語言能力、文化背景知識、思維分析能力及語用推理能力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2]聽作為言語交際的重要手段,越來也受到教師們的重視。然而,在聽力技能方面確實是很多學生的弱項,學生聽不懂更加無法理解聽力內容的真實含義從而對聽力也喪失了信心。通過將會話含義理論融入聽教學中,使學生能夠不僅理解對話的表面意義更能夠理解字面以外的說話人真正意圖。簡而言之,會話含義是聽者在特定的語境中根據說話者的字面含義,根據合作原則分析說話人的意向而推導出來的。會話含義理論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話語內容的真正含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