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婷
摘 要 中職語文在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縱觀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較大部分教師還是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導致部分學生只重視專業課,對語文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文章以構建快樂語文課堂為目標,提出小組合作式分層教學;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將課堂主權還給學生;將語文教學與專業相結合等措施,進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 中職語文 教學改革 快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47
Let Our Class be Happy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DING Tingting
(Jiaxing Xiushui Secondary School,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Abstract Chinese in cultiva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Bu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ost teachers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resulting in some stud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he Chinese are not interested, and even psychological avers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Happy Chinese classroom as the goal, put forward the hierarchical cooperative teaching; used in the form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students will be returned to the sovereignty of the classroom; measur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happy class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提到:“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但實際上,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卻經常面臨諸多的困惑與尷尬。學生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語文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一局面?如何改變這一局面?想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必須弄清楚一點,學生到底想學什么?想怎么學?
在具體教學中,筆者發現其實學生拒絕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傳播知識的途徑。縱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大部分還是以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和實際需要,久而久之,語文課就越來越不被學生所接受。為走出這一困境,我們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按他們的所需所想來設計教學,與學生共創一個快樂和諧的課堂環境。明確了這一目標之后,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1 小組合作、分層教學,體驗成功的喜悅
中職生文化課基礎普遍較弱,語文基礎差異較大,大部分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是因為他們在課堂中找不到存在感,無法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認同和期待。為扭轉這一局面,在班級授課制條件的限制下,筆者嘗試將小組合作模式與分層教學結合起來,因材施教,促使全體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1)教學對象的分層、分組。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劃分學生的學習層次。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很難一一歷數的,我們只需找到影響學生學習表現和成績的那些關鍵點即可。因此,筆者通過基礎測試、觀察訪談、向班主任了解等方式,從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四個角度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需強調的是,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隱性、診斷性、發展性的原則,分層的目的不是要將學生進行人為區分,而是測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接下來的異質分組提供依據,以便在教學任務、課堂提問、課后作業等的設計中盡量做到有層次、有針對性。在對班內學生進行分層后,再進行平行的“異質分組”,即每個班級分為8~10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構成要均衡,一般為A層學生1~2名,B和C層學生共3~5名。各組的組長由民主選舉,也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和目的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
(2)制定教學策略。在分層、分組的基礎上,筆者再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日常教學中,前置作業、課堂討論、課本劇的編排、課堂辯論賽等活動,都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在設置這些任務時,盡量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例如在教授《一剪梅》這首詞時,筆者布置了前置作業,要求組內同學完成不同的任務,然后在課前進行匯總交流,推薦出代表在課堂上發言。因為除了個人評價以外,課堂上最終的評價是以小組的形式呈現的,所以為了集體的榮譽,每一組的同學都會努力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再經過課前的集體交流,使各個層次的學生也參與到了其他層次任務的學習中。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式”分層教學,可以有效控制學生的兩極分化,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主動、愉快、積極地學習,收獲成功的喜悅。
2 主權回歸,收獲“當家作主”的快樂
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更應該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快樂學習。為了實現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目標,筆者利用微課、微信公眾平臺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嘗試。下面,以《雨巷》的課堂教學為例,簡單介紹實施過程。
(1)教師制作微課,優化學習資源。《雨巷》這首詩歌的教學重難點在于分析和理解詩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詩歌象征抒情的方法。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筆者提前一周將設計好的《雨巷導學案》發放給學生,同時錄制了微課《詩詞中的意象》,并將其放至 “美麗語文”微信公眾平臺。
(2)學生自主學習,攻克重點難點。這一環節,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查找資料,補充相關知識”、“登錄微信公眾平臺,聽讀、跟讀、自讀”以及“觀看視頻,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嘗試分析意象的特征”等任務。
(3)師生在線交流,了解知識掌握。在學生自主學期期間,筆者通過QQ、微信公眾平臺等渠道,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及時掌握每個小組、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進行點撥指導,為他們答疑解惑。
(4)教師有的放矢,師生課堂互動。經過課前的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同學們都對課文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基本把握詩歌意象,理解“丁香”在詩中的特殊含義。課堂上,每個學習小組派代表發言,交流學習成果,完善導學案中的各項任務,教師適時加以補充。
(5)知識深度拓展,提升綜合能力。課堂學習最后,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促進學生對詩歌的再認識,同時加強其說、寫能力的鍛煉,要求每位學生以第一人稱、散文的形式、詩的語言撰寫“我和丁香姑娘”的故事,并邀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學而后教,以學定教”,課堂翻轉,主權回歸,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大大提升,學習興趣也大增,整堂語文課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開展,同學們在整個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還收獲到了“當家作主”的快樂。
3 結合專業,投其所好激發學習興趣
較多中職學生在思想上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中職培養的是技能,與他們的就業密切相關,因此,很多學生形成了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偏見。為使學生對語文的工具性認識得更加透徹,讓語文更好地成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有力武器,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將語文教學與專業緊密結合起來。
(1)教學目標符合就業需求。不同專業的學生面向不同的就業崗位,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也應因人而異。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需求、企業的用人標準,再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就業需求的教學目標。以我校學前教育、汽修這兩個專業為例。針對學前教育的學生,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以教學大綱為基點,適當地提高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個性才能的培養。要求學生除掌握基礎的語文技能以外,還應具備較好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而針對汽修專業的學生,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應適當地調整目標難度,在聽說讀寫相關能力方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夠適應企業的需求即可。
(2)教學內容聯系職業能力。中職學校培養的是能夠適應行業需求、滿足崗位能力需要,從事一線工作的職業工作者。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相關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八種職業核心能力中,交流表達能力居于首位,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學生以專業知識為內容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例如,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詩歌朗誦大賽”等;布置書法作業,對學生進行評分考核,將其納入平時成績;結合應用文寫作教學,開展“模擬招聘會”、“演講比賽”、“模擬采訪”等活動。通過開展這類語文活動,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好語文有助于專業課的學習,更有助于他們從容地面對未來的就業。
(3)教學方法結合專業特色。與專業結合也就是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通過設計專業特色的教學環節,能大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形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局面。以《藥》這篇課文為例,在分析到人物形象及小說主題這一教學環節時,筆者結合動漫班學生熱愛繪畫的專業特點,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同學們為文中某一主要人物畫像,并從文本出發闡述繪畫理由。下節課,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并邀請學生闡述理由。由于這一任務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學生將這一任務完成得非常精彩。其中一位同學介紹到他這幅作品主要繪畫的對象是劊子手康大叔,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他認為康大叔是一個兇狠、殘暴、貪婪的人,因此將其畫得十分猙獰。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將當時麻木不仁的看客以游魂的形態表現出來。本堂課,很多同學都積極主動地起來分享自己的畫作,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語,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藥》這一篇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以及蘊含在明、暗線中的小說主題分析了出來。
將語文與專業相結合,制定符合就業需求的教學目標,聯系職業能力整合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專業,采用不同的授課、組織方式。投其所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語文課感興趣了,教學自然就好組織,效率、效果也會大幅提升。
4 結束語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享受快樂的語文課堂,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當然,如何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這條教學改革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這需要中職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尋找多種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探索和創造中去,以最高效率獲得豐富知識和情感體驗,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快樂起來。
參考文獻
[1] 楊金華.淺談中職語文分層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合理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9):28-29.
[2] 李家慧.新形勢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探索[J].祖國:教育版,2013(8):94.
[3] 馬原.關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1(10):47-49.
[4] 邱娟娟.淺談中職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