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偉
【摘要】 人類交往離不開“語言”. 語言表達能力,已成為展示人類社會交際能力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處于主導地位的學習群體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者潛移默化、持之以恒地培養和鍛煉. 本文作者從如何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內在潛能激發、技能水平錘煉以及表達內在素養提升三個方面做了粗淺試論.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淺析
作為社會客觀存在的個人,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往,語言是表達情感、展示觀點、增進友誼的重要“中介”. 語言是人類交際溝通必不可少的“工具”. 表達能力,已作為考量人類社會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生數學學科探知研析進程,需要通過數學語言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表露”出來,以期同教師、其他學生個體之間進行深刻、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從而形成更為完備、更為精確、更為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技能. 筆者發現,很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但在數學課堂之中,變得沉默寡言,寥寥數語,不愿說話,不愿討論. 究其原因,他們缺乏主動“說”的能動意識,缺少有效“說”的訓練時機,缺少有條理“說”的思維載體. 筆者以為,現階段背景下的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和訓練,應注重從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的實施和實踐.
一、釋放教學資源的積極功效,激發小學生主動說數學的內在潛能
教育學指出,教師是整個課堂生成活動的“總導演”和整個環節細節的“總策劃”,他們需要根據所任教對象以及課堂實際,對整個教學活動要素和因素,進行有序規劃和統籌考量. 眾所周知,小學生群體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差,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這就需要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激勵”和“引導”功效,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內在情感進行有效激發和因勢利導,利用數學教學資源的強大積極功效,激發他們主動說數學的內生動力. 教師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情感促動作用. 教師應放大語言的促動功效,通過平實務實、肯定贊許的語言,拉近師與生之間的“距離”,調動起學生群體的“情態”. 改版的數學教材情感“味道”更濃. 教師要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生活化,設計出與現實生活相連,與真實事例貼近的數學場景氛圍,“貼入”小學生頭腦最近“發展區”,打下主動說數學的情感基礎. 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內容講解中,教師在教學導入環節,將“小區居住戶數”和該節課知識點之間內容進行有效銜接,利用投影儀展示出某城市的一個小區整體鳥瞰圖,設計出“月亮灣小區有12幢住宅樓,平均每一幢樓有住戶128戶,這個小區共住了多少戶居民?”教學場景,引導小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無窮”生活之美,“無限”應用之妙,內心形成良好情感,保持積極心態,主動表達.
二、提供探究解析的訓練時機,鍛煉小學生能夠說數學的技能水平
教育實踐學指出,數學語言表達的過程,就是將所思、所想、所感等“內在”活動,借助語言“介質”,“外化”“呈現”的過程. 傳統理念教學,是以動腦思為主要形式的“默不作聲”的教學模式,而新型教學模式,是以動腦思和動嘴說有機融合為主動形態的“內外兼修”的實踐行動. 這就決定了,教師要達到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升這一目標,就必須切實在小學生解析探究數學知識或問題活動上做足、做優文章. 在指導和點撥小學生親身感知數學、分析問題、解答案例等活動進程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小學生將自己對數學概念、數學性質、數學法則以及解答問題的思路或觀點等進行有效的呈現和展示,把自己學習數學的點滴感受“說出來”,把自己解析問題的路數“講出來”,從而在具體實踐進程中,實現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水平的有效鍛煉和提高.
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節課,教者采用互動式的方式,設計如下講解過程,以此鍛煉和提高他們“說”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組織他們動手實踐拼接三角形活動. 隨意將三根課前準備的小木棒給他們,要求他們先猜想選取的小木棒是否能夠圍成三角形,然后讓他們開展驗證活動.
生:進行思考說出自己的猜想結果并動手進行驗證. (有意識地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結果并用數學語言展示自己驗證的過程及操作方法)
師:提出問題,能否拼接而成一個三角形,跟哪些因素存在關系,什么樣的三根木棒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
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活動,并回答教師所提問題.
三、搭建評價辨析的實踐載體,提升小學生善于說數學的能力素養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需要進行持之以恒、耐心精細的引導和訓練. 筆者以為,教師應該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實時地組織和引導小學生進行說數學、說觀點、評學習等語言表達活動. 評價性教學是教學常用且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教者可以將此手段滲透于總結評判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引導小學生圍繞某一案例、某一問題以及認知缺陷處,進行集體討論和思考分析活動,在集思廣益、探討交流中,歸納形成完整的解題方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素養. 值得注意的是,集體性的討論、評判活動,教師不能僅限于某一環節,而應該見縫插針,相機而動,融入全過程,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落實在全領域.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數學語言進行銜接和展示,其表達能力,需要教者的悉心培養和有效訓練,需要實踐主體的深入鍛煉和切實增強. 本人在此僅做粗淺表達,以期同仁積極參與,為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全面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經驗方略.
【參考文獻】
[1]陳少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嘗試[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1).
[2]張紅磊.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