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慧 周小蘭
【關鍵詞】 集體備課;熟悉大綱;備教法;回訪工作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33—01
所謂集體備課,就是通過大家共同研討,準確把握大綱實質,統一挖掘教材內容,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設計最適合學生學習的導學方法,從而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高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備課方式。可以說,集體備課要比傳統的個人備課要求更高,它既要體現出全縣同年級學生的共同特點,又要切實考慮師生之間的差異。
在半年多的集體備課實踐中,我校在充分集結各位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逐漸領會了集體備課的精髓,熟練并靈活運用了集體備課的多種方法,既突出了我校教學實際,又顧及到了全縣學生學業水平以及班額之間存在的差異,達到了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熟悉教學大綱是實施集體備課的前提
如果做不到這點,我們的教學就沒有理論依據。同時,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每一節的內容都隱含著教學三維目標,鉆研教材的過程其實也就是發現并明確三維目標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大綱只是一個指導性的思想,如何將這種思想滲透在每節課上,化作具體的教學手段,這才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課題,也正體現著集體備課的精神實質。
二、從學校、學生、教師的實際情況出發是進行集體備課的關鍵
為什么要進行集體備課?很明確,目的就是讓全縣的優質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在全縣范圍達到共享,讓教學手段相對單一、教學水平相對滯后的學校師生能最大化地得到幫助。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全縣學校教育資源存在著極不均衡的現象。就拿我校來說,我們的學校有著相對齊全的硬件設施,電教資源、信息網絡比較充分;城區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整體要高于鄉村教師;我們的班額人數都在45人左右,學生生源以干部職工家庭為主,提前接受教育的現象比較突出。相對應的在鄉下學校,尤其是村級小學,教師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有些教師幾乎不掌握電腦的運用,更不談多媒體的使用,因而,要備一份適合全縣教學工作的教案,顯然存在很高的難度,而且也很不現實。所以,備課組成員要來自不同的學校,既有城區的也有農村的,既有中心小學的,也有村級小學的,只有這樣,才能給大家提供準確的信息,以便考慮得更加全面。當然,如此還不夠,即便是匯集了大家的信息,一份教案仍不能統領全縣的每所學校的每一節教學內容,只有以基本相同校情的學校為單位,在同一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不同區域的教師寫出不同的教案,讓城區學校對農村學校課堂給予適時的指導和更新,而農村學校給城區學校提供必要的課堂信息,既不讓城區或中心小學的課堂顯得索然無味,也不讓農村村級小學的課堂望而生畏,這樣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才會更加突顯。
三、備教法是集體備課的核心
一節課如何教或導,是我們永遠思考也是永遠得更新的一個話題。如果說我們目前的課堂仍停留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的話,那么集體備課就是要突破這個固有的藩籬,讓課堂真正走向“高效”,這其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該如何“改”?首先改觀念。摒棄教師不“講”學生就不懂的這個思想誤區,在課堂設計上要注重教師如何以問題、活動、舉例等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或感悟,更要注重課堂向學生活動傾斜,讓他們真正動手、動耳、動嘴、動腦、動心。其次,改手段。就是將學校僅有的設備最大化地運用在教學上,用于幫助教學,提高課堂利用率。最后,改作業。從目前的備課情況來看,教師重視課堂教學,而對作業布置往往比較隨意,很少展開對作業安排的研討,表現在教案上反映的多少頁的練習幾到練習幾,殊不知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導致的結果就是因為作業太多或太繁使學生精疲力盡,應付現象嚴重。因此,集體備課時作業布置要具有藝術性,在“廣”和“精”上下功夫。“廣”指涉及面廣,而“精”指代表性強。
四、做好回訪工作是集體備課完善成熟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們的集體備課只是在辦公室里進行,只是“想”出來的,還沒有走出去看看利用率的高低與實際效果。因此,要做好集體備課,還需要進行回訪,進一步明確我們的教研成果給其他學校帶來哪些指導與方便,還有哪些方面不符合實際教學,或沒有促進教學效果,以尋求改進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教學點,同他們實地溝通,進行交流。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在集體備課成員組之外,有相當一部分教育一線上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寶貴意見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經驗總結積累,而我們的水平畢竟有限。相信只有站在大家的理論基礎之上,集體備課的效果才會發揮得更大,路也會走得更遠。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