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仕科
【摘要】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方式進行分析,提出注重激趣,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注重探索,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以及注重互動,提升學生的運算質量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注重激趣;注重探索;新課程背景;高中學生;運算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高中學生卻普遍存在著運算能力不佳,運算質量較差等方面的問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需要注重激趣、注重探索,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和數學運算思維.文章將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方式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注重激趣,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
數學是高中學生所需要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是當前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運算能力較差的問題.
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只是在盲目的記筆記,將公式套用在習題之上,然而當公式和知識變多之后,就會存在手足無措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運用,久而久之,學生的計算興趣也會受到影響.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注重課堂激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高中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當中,感受解題的樂趣.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等差數列》這一項內容中,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軟件,為學生展示一張王小丫主持《開心辭典》的畫面,提出學生“你們知道《開心辭典》嗎?”學生紛紛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好,通過“大家快做好,王小丫要出題了,看誰能過關”等話語,使學生準備好解題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下列題目:
觀察下列各數列,并填空,然后總結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具有什么性質?你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
①1,2,3,4,5,6,7,8,,…
②3,6,9,12,15,,21,24,…
③-1,-3,-5,-7,-9,-11,,-15,…
④2,2,2,2,2,2,,2,2,…
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習題解答的過程中,細致觀察等差數據,將所學習的知識融入到習題解答的過程中,為學生《等差數列》知識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觀察能力.
二、注重探索,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
新課程背景下較為注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結合將學生的性格特點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同時,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總體質量.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一起動手,利用一些模型或是畫圖,來讓學生親自感受數學知識、元素的變化,以此增加學生解題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三角函數的正弦、余弦定理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借助圖形的變化來代替公式的每一個步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索的方式,通過圖形檢驗自己的解題結果,讓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在大腦和手上動起來,以此改變大腦中的固態解題思維,通過實踐操作,證明自己的理論,構建互動型的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三、注重互動,提升學生的運算質量
很多高中學生存在著審題馬虎、計算中程序錯亂以及計算后忽視檢查等問題,這些問題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整體計算結果.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僅需要關注學生計算興趣、探索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需要通過適當的教學互動,提升學生的運算質量,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和檢查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為學生布置幾道習題,在學生計算完成之后,隨機抽取幾名學生的答案,組織學生進行檢查.學生可以對解題的過程中共同進行分析,一同評價解題的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適當的教學引導,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公式運用的對嗎?”、“這道題目主要考察哪一項知識點?”等問題,使學生能夠明確解題的思路.同時,針對存在計算結果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檢查出具體是那一步錯誤,然后指導學生正確的計算方式,使學生能夠明確檢查的重要性,降低學生數學計算的錯誤率.
結束語
高中數學教學運算模式的創新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影響,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針對性的設計高中數學運算教學活動.在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注重激趣,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注重探索,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以及注重互動,提升學生的運算質量等方式,為高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知識學習平臺,提升每一名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并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秦泗偉.從一節習題課的教學設計探索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2(22):120-122.
[2]唐劍,盛興平.高等代數課程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脫節”現象及解決策略[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16):82-85.
[3]任延安,劉霞霞,宋瑩.及時用好電腦軟件 克服懼怕數學心理——以高中數學回歸分析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06(22):113-115.
[4]闞志超.“一題多解”與“多題一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