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關鍵詞】 數學教學;新課改;理念;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52—01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由“關注小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小學生學習活動”,重塑知識的形成過程,課程設計將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導活動”,倡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合作討論,體現小學數學教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并通過交流合作、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新課標下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可以通過介紹我國數學領域的卓越成績,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他科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二是通過創設數學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三是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四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總稱。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論知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手段和工具,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因而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之一。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具有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挖掘出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并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必須研究思維活動的發展規律,研究思維的有關類型和功能、結構、內在聯系及其在數學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從這個角度講,數學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思維的手段。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的這種功能,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始終。
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講授這些數學知識,而應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楚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他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還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裨益。
2. 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模能力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一步。解應用題,特別是解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利息、股票、利潤、人口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進而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3. 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的目的。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意志的培養與訓練。如注意力的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觀察能力的培養等等,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刻苦鉆研、頑強拼搏的優秀品質。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