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睿
【摘要】 在設計練習時,老師們通常是課上講什么就練什么,練習缺乏有效性. 數學練習的設計上怎么克服這些問題,筆者主張層次分明、生動有趣、靈活開放,生活應用、突出實踐的練習,才能讓練習更顯實效.
【關鍵詞】 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
數學練習,是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理解、運用知識,培養學習技能. 也可以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手段. 怎樣才能找到練習與教學的結合點,讓學生在體驗學習樂趣的同時,又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課堂授予的知識,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那么如何在新理念、新課標的指導下,設計出具有層次性、趣味性和應用性的練習,從而提高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呢?教學實踐中,我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層次分明,讓每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在思維發展水平、智力和認知結構方面存在的差異,分層次設計練習. 既照顧了優秀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又解決了一般學生“吃不了”的問題,為學生個性發展與選擇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發揮其最佳水平. 分層次練習內含的競爭機制,使得學生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接受挑戰,實現跨越,從而易形成生動活潑、互幫、互助、互趕的教學局面,形成多向互動的課堂教學局面,而且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 一般的練習設計可以設置三類題目. 第一類主要是基礎題,這是針對一部分知識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的,淺顯易懂,緊扣當堂所學內容. 主要目的是用來鞏固和理解新知識,這樣有利于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第二類是綜合題,這類題以新知識為主,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學生只要“跳一跳,就夠得著. ”這一類主要培養小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以及綜合能力,適用于具備一定基礎的中等學生. 第三類是拓展題,綜合性較強,雖然難度加大,但是不超過小學生的思維范疇,適用于基礎好有創造性的學生.
二、生動有趣,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練習,如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猜謎語、講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各類小競賽等. 而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猜謎,競賽,搶答等形式,讓孩子們及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只要老師能針對孩子們年齡與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就能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培養孩子們做習題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練習,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踐應用,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 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 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后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表,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 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后,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 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 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四、靈活開放,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靈活開放的題目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 它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開放性的練習,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鼓勵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難、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質,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 “有一塊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的空地,現在要在空地上設計一個花壇,使花壇的面積是空地面積的二分之一,問如何設計. ”這樣的題目設計,答案不唯一. 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開拓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教師要設計探究類練習,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如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找資料,通過閱讀、實驗、調查等活動,形成靈活多變的探究程序. 教師可以讓學生到銀行體驗存錢,從而理解本金、利率、利息之間的關系. 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快速提升,由被動接受型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探究型,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探究學習能力.
五、反饋評價,促進每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在練習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精確講評,或強化,或調整,或補充,進而達到糾正解題錯誤,完善建構過程,放大習題價值的效果. 所以教師在課前對課堂練習精心設計是必要的,但是僅有此是不夠的,更需要優化練習的現場評價,放大練習的價值. 要通過作業發現學生的優點以及亮點,給出針對性的評價.
練習反饋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下面幾個注意點:
(1)多個體發言,少濫竽充數.
(2)多思維展示,少唯結論定奪.
(3)多傾聽“雜音”,少人云亦云.
(4)多因勢利導,少一錘定音.
(5)多當堂清,少課后補火.
總之,無論是課內練習還是課外練習,都要以《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為指導,切實讓練習具有層次分明、生動有趣、生活應用、靈活開放的特點,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