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虎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111—01
課堂教學作為師生活動的中心環節和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各種技能的主要途徑。那么,如何構建優質高效課堂是每位數學教師理應思考、探索的課題。高效課堂中,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機器,而應是主動、積極的知識探索者,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時間、空間、學習過程都還給學生,課堂教學不能再“濤聲依舊”,教師只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評價一堂數學課是否高效,就要看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認知需求,是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否促進了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下面,筆者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談些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很多學生覺得它抽象、枯躁、難懂。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而創設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及時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圖象”時,筆者就利用《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引入課題:烏龜和兔子賽跑,一開始,兔子一直遙遙領先,它覺得烏龜肯定追不上來了,于是就在路邊睡起了覺。而烏龜雖然跑得慢,卻始終不放棄,一直努力地奔跑著,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這個故事學生早已耳熟能詳,所以當筆者把故事情節變成了相應的函數關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聽起課來專心致志,課堂教學效果十分理想。
二、鉆研教材,找準課堂有效教學的“方向”
教材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性“綱領”,它是教學目標有效落實、學習要求有效實現、教學計劃有效實施的重要載體。同時,還是教師教學策略、教學方式、環節設置的重要“參照物”。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前期準備活動。只有超前謀劃、認真準備,才能為有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真正領會教材意圖、認清教材構造、掌握教材要求,才能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縝密設置和合理布局。因此,教師要做好鉆研教材的前期準備活動,對教材設定的教學目標、編排的數學知識內容、確定的教學問題案例、提出的學習情感要求等方面進行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并能夠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自身對教材的個人見解等內容融入、滲透于教學活動之中。
例如,教學“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一課時,筆者研析該節教材內容,發現該節課的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是正確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特征和性質內容,但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及研析發現,在講解過程中只有直觀、生動地展示一次函數圖象的由來,才是解決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借助于多媒體,將一次函數的圖象展示出來,并通過平移、轉換等動態畫面,展示其變化過程,這樣初中生對知識就能深刻理解、準確感知。
三、讓學生經歷“學習——思考——實踐”的過程
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教師必須把間接經驗變成屬于學生自己的直接經驗。要把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學生就要經歷“學習——思考——實踐”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后,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重新學習和思考,直到徹底理解為主。
四、合理評價,及時向學生送去鼓勵的話語
課堂中的即時評價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表現及活動表現進行細心觀察后,得出中肯的評價。教師鼓舞性及肯定性的話語,能夠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將語言運用好,恰如其分地進行課堂即時評價。數學教師要給予學生信任、期待或是贊許的眼神,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此外,需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及時運用生動、鼓勵性口頭語言即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