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霞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進入城市打工的數量不斷攀升,留守兒童的數量急劇增加,學生托管機構應運而生,托管人就成為了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這些代理家長以營利為主,只關顧到孩子的飲食、起居,很少考慮到學生的思想、行為與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同時,班主任與代理家長溝通意識不強、溝通技能低下、溝通策略缺乏、溝通存在障礙等問題是非常突出的,這不僅有礙于孩子的健康發展,也直接影響了代理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甚至醞釀了尖銳的沖突。因此,對班主任與代理家長這一“代理家長”溝通策略問題的探討非常迫切而必要,但溝通作為一種復雜的心理交流行為,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復雜的多。我們對溝通策略的研究,決不能就策略談策略,而應當把它當作一個綜合問題來加以系統的研究。我們將通過問卷調查,進行針對性的案例分析,結合前期研究,再請教專家,查找理論依據,進行實地考查驗證,找出溝通的規律模式,形成班主任與代理家長有效溝通的策略和評價體系并加以推廣。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代理家長;留守兒童;溝通策略
在我國許多經濟較不發達地區,“代理家長制”已被普遍應用。許多家長因為要外出打工,不便于將孩子帶在身邊照顧,故將孩子寄宿在學生托管機構之中。在小學階段,正是兒童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而托管人以營利為主,往往忽略了兒童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更重要的是,代理家長往往需要同時照看多個小孩,無法與每個孩子的班主任都保持聯系,進而也使得班主任與代理家長之間存在著溝通的障礙,便無法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一、小學班主任與代理家長間存在的溝通問題
1、班主任與代理家長間的溝通目的不一致。班主任與家長建立溝通,是為了就學生的在校情況與家長交流,而代理家長更多地則是希望學校能盡可能多的幫助甚至代替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處在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而這正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需要學校與家長之間緊密配合,共同監督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然而,在代理家長認為,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是學校應當完成的,而他們只需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便可。經過調查發現,有大部分代理家長,甚至是部分家長,都認為學校應該對學生學習習慣以及紀律性的養成進行嚴格的要求。其實,許多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容易變得內向、孤僻,不喜歡與他人交流,而在托管機構,托管人也只是提供物質上的補給,并未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心理變化,在這一時期,如果僅從學校方面給予學生關注是遠遠不夠的,學校與代理家長之間若沒有形成合力,便難以給學生以最合適的關愛。
2、家校間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大多數班主任與家長間的聯系是通過校訊通等電子媒介建立起的。在校訊通中,班主任并不能有效地將各個學生的情況告知于家長,而代理家長通常也只是通過校訊通等得知學生作業以及考試情況,對于學生在校表現等具體情況也并不了解。家校間最有效的溝通渠道并非此類電子通訊設備,而是通過電話、家訪等方式,與學生家長建立一對一的更為深入的聯系。然而,托管機構通常是由少數幾個托管人對多數的學生,這樣的組合方式讓托管人并不能很好地顧及到每一個學生,而班主任在與代理家長建立溝通渠道時,也很難直接地將學生的不足指出。所謂“代理家長”,嚴格說來并不能算學生家長,他對學生只起到了一定的監管作用,而當班主任與其交流時,極有可能出現代理家長推諉責任,不愿意配合學校一同教導學生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學校與代理家長之間溝通的障礙,雙方的交流往往只能停留于短信中,并無法就學生具體狀況進行深入探討,這一點是極不利于學生發展的。
二、小學班主任與代理家長間的溝通策略
1、班主任主動加強與代理家長間的溝通。基于以上問題,可以就班主任與代理家長之間的溝通問題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既然代理家長被動地與學校溝通,并且無法很好地配合與班主任的交流工作,那么作為學生班主任的教師便可以發揮其主導作用,主動地建立起與代理家長之間的聯系。以校訊通為例,在往常的短信之余,可以就每個學生不同的狀況進行評價,不自覺地讓代理家長接收到學生的在校情況信息。除此之外,還可以以學生為橋梁,建立家校聯系卡等,將三方聯系起來,既能加強家校間的聯系,也能在聯系卡中了解到學生的想法,對學生接下來的行為教育作出指向。不僅如此,班主任還可以主動地就問題較多的學生,致電其代理家長,以引起其重視,共同解決學生問題。
2、家校溝通渠道多元化。家校溝通渠道的單一化,也是導致家校間出現溝通障礙的一大原因。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家校溝通的渠道也應變得更加多元化,除了校訊通等通訊軟件之外,還可以通過微信、騰訊QQ等通訊工具,利用建立家校聯系群等方式,除了代理家長,還可以將學生家長也加入群組中,讓在外工作的家長也能及時地得知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此外,上文中所提到的家校聯系卡、建立一對一的聯系關系,都是可以采取的措施。增加家校溝通聯系的渠道,給了代理家長更多與班主任交流的方式,也能使這些代理家長更加重視起家校聯系這件事。
三、結論
綜上所述,代理家長制已成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所采取的一個普遍方式。而代理家長畢竟只是“代理”,并非孩子的親生父母,在與班主任的溝通之中必然容易出現障礙。然而小學又是最需要建立緊密的家校聯系的階段,因而作為班主任,應該主動地聯系代理家長,與代理家長一同補上孩子心中因為父母所缺的那個空。
作為正在人格養成期的小學生,班主任應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行為品性的養成中,應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客觀的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價,促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世明. 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合作問題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 范先佐,郭清揚.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55-64.
[3] 張繼革. 論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溝通[J].亞太教育,2015,05:82.
[4] 高云珍. 家校合作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究[J]. 現代教育科學,2015,10:89-90.
[5] 吳友平. 對留守兒童施以“代理家長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4,01: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