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深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德,還要有強健的體魄。而體育是一門以適量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通過體育教學,可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因此,我們要重視體育教學,想方設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本文從三方面入手對如何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究,以期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高中體育;體育興趣;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36
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能否全面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練身體的良好習慣?!彪m然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健康第一”教育指導思想的推行下,高中體育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仍不夠,導致教學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教學內容不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需要,遠離學生的生活,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阻礙了高中體育教學的發展。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全面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談幾點體會與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促使學生展開學習行為活動的積極因素。對體育感興趣,學生才會有學習與探索的動力,才會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反之,對體育不感興趣,他們就不愿意參與體育鍛煉,甚至會產生逃課的行為。由此可見,興趣的重要性。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選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體驗到進行體育鍛煉的樂趣,輕松愉快地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下面筆者簡單介紹幾種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的方法。
(一)導入激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論任何學科教學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高中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可以說,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即開端,其是否成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興趣。但很多體育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一上課就直奔主題,根本沒有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課堂上,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知力因素,精心設計一個“開場白”,力求做到“趣味化”,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
(二)游戲激趣
不論年齡大小,游戲對學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寓游戲于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和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邊玩邊學,進而在游戲的過程中輕松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如在每節課的熱身環節,教師可設計一個“反動作”游戲,即教師喊口令,學生做出和教師口令相反的動作,幫助學生完成熱身。這樣,變簡單枯燥的熱身活動為生動有趣的游戲,學生就會興趣高漲,積極地參與到熱身活動中去。
(三)競賽激趣
每個學生都有好勝心,而體育課又具有競技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競爭情境,組織競賽活動,從而讓學生在競爭中展示自己,激發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競賽的形式應多樣化,讓各層次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不然會使不善于此項目的學生常因失敗而喪失信心。
二、合理選擇和設置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高中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強健學生的體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從這點來看,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是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特點,能夠滿足學生的身心需求,并能有效完成預期教學目標的內容都可以選擇。既可以是教材規定的內容,如田徑、體操、籃球、足球、排球等,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社會上比較時興的運動項目,如體育舞蹈、滑板等,還可以是創編的內容,如體育游戲、合作比賽等。具體來說,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置應注意三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符合高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教學內容選擇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提高。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特征、心理特點及獲得知識的方式來選擇和設置教學內容,以為他們自身體育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利于與社會體育接軌。教學內容的選擇若脫離學生的生活,就不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可能讓他們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教師在選擇和設置教學內容時應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并與社會上流行的體育項目相結合,以喚醒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使他們日后步入社會仍能夠很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三是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有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體育項目眾多,教師在設置體育教學內容時應注意融民族體育、健身項目和娛樂活動于一體,內容涉及理論、技術、保健、素質等方面,突出健身性、休閑性、娛樂性、終身性、實用性,以利于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發展其個性,培養其自我鍛煉的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方式方法的總稱。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用,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筆者簡單介紹兩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探究式教學法
高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得到提高,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若體育教師仍采取以往“以自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準備活動——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學生再練——放松下課,顯然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此,體育教師可采取探究式教學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需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旁加以啟發、指導,以避免學生思維枯竭,走入“死胡同”。
(二)分層教學法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他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都不相同,教師在教學中應區別對待學生,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則,實施分層教學法,以有效地解決學生中“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如耐久跑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能力的不同,將他們分成好、中、差三組,在練習距離、強度、休息時間和練習次數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獲得較大進步。
參考文獻:
[1] 謝文頌.新課標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優化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3).
[2] 鄧曉宇.關于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建議[J].南北橋,2015(5).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