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嬌
摘 要 本文選取美國陸軍這個樣本,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員隊伍建設等三個維度,對其推進軍官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做法進行了研究,并從中得出樹立開放辦學理念、優化各類課程設置、嚴格師資隊伍遴選等三點對改革完善我軍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軍事職業教育制度機制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 軍事職業教育 教學改革 做法 啟示
中圖分類號:E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4.0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U.S.A army officer as the sample,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o research the practice of the U.S.A army officer milit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reform . This article draws three conclusions: advanced schooling philosophy, all kinds of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and good teachers team selection to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milit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Milit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in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眾所周知,美軍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軍隊之一,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除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良好的訓練水平之外,美軍針對軍官所開展的軍事職業教育同樣功不可沒。由于陸軍是美軍最早組建的軍種,本文選取陸軍這個樣本,針對推進軍官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做法進行研究,探討總結其基本經驗,并從中提煉對推動我軍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特別是改革完善軍事職業教育制度機制的有益啟示。
1 美國陸軍推進軍官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做法
從現實情況看,近年來美國陸軍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員隊伍建設等三個維度來推進軍官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教學內容改革方面。軍事職業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學以致用”,因此教學內容必須始終緊盯未來戰場,做到戰場上需要什么,在校期間就學習什么。教學改革中,美國陸軍立足現實,特別注重加強軍官指揮素質、戰略素質和信息素質的培養。美軍院校制定了統一的領導學教學計劃,增設領導學課程,主要圍繞如何培養學員具備精神、知識和行動三大要素進行,還教授學員如何履行職責、承擔義務、行使權利,尤其是如何實施平時領導和戰時領導,避免濫用職權。為適應信息化戰爭時代“小行動、大背景,小戰斗、大戰略”等特點,美軍實施“軍官戰略領導教育計劃”,開設“戰略領導藝術課程”,不僅教授各級軍官如何從戰略角度思考本級部隊行動的問題,而且還涵蓋了如何在國會聽證、與媒體打交道、參加外交談判、為總統提供咨詢等內容。同時,美國陸軍還注重通過軍事職業教育提升軍官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使他們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以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
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美國陸軍主動適應時代變化,大力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在教學訓練活動中推崇現代化手段,注重運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方式方法。作為互聯網的發源地,美軍率先依托網絡開展遠程教學,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推出“自我發展考核計劃”“遠程學習計劃”“高級分布式學習”等各種網絡學習計劃,還專門設立非傳統教育保障處統一管理不同形式的非傳統教育,由各級院校以及與軍隊簽訂合同的地方中、高級院校具體組織實施,有效整合了受訓對象的“碎片化時間”。在開展軍事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為增強模擬訓練的逼真性,幫助參訓者在虛擬環境中體驗和學習戰爭,美軍還倚重雄厚的科研實力,高度重視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發展新的訓練模擬系統、仿真器材和分布式交互作戰模擬網,推進實兵模擬、器材模擬與計算機模擬的一體化,實現訓練模擬系統、器材的多品種、多功能、高層次和系列化、標準化、智能化,組成全方位訓練環境。美軍還將教學訓練與作戰行動緊密結合,除課堂講授外,依托訓練基地針對即將擔負的任務組織專題式訓練配合理論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了大量的作戰演習,如陸軍步兵學校在陸軍軍官高級課程中就安排了約20次演習。
教員隊伍改革方面。作為開展陸軍軍官軍事職業教育的主體,美軍對院校教官隊伍建設高度重視,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教官投身教學科研活動。近年來,更是采取多種改革措施,促進院校教員隊伍結構不斷優化、能力素質穩步提升。美軍重視軍職教員與文職教員的均衡,依據教學需要確定相關比例,在陸軍院校中,這兩部分分別占教員總數的40%和60%,從教學實踐和人才培養效果來看,這一比例較為適當且均衡合理。同時,在軍職教員選拔過程中,十分強調任職經歷,特別突出在戰場上與敵人面對面過招的實戰經歷。當然,出于勝任教學崗位的需要,院校對教員的職業道德、知識結構、身心素質、學術背景和實際任教能力也非常重視,在年齡、軍銜、學歷等自然條件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規定。而且,從部隊選調教員,推動院校教員與部隊軍官之間有序輪換也是美軍選拔教員的主途徑。通過定期輪換不僅能使教員熟悉部隊情況,增加實踐經驗,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還能確保院校與部隊之間信息交流的及時性、經常性,做到“操場”與“戰場”之間的有機銜接。
2 對改革完善我軍人才培養體系特別是軍事職業教育制度機制的啟示
習主席指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要善于學習借鑒外軍有益經驗,結合我軍實際和特點創造性地加以運用。探索總結美國陸軍軍官推進軍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經驗,著眼直面我軍“兩個能力不夠”“兩個差距還很大”的實際,破解各級指揮軍官“五個不會”的問題,可以得出以下三點有益的啟示。
一是要樹立開放辦學理念,依托社會資源以軍民融合方式合力育人。早在19世紀末,美國陸軍就著手開展依托國民教育培養后備軍官的工作,目前已在600余所地方院校設立了后備軍官訓練團。而我軍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盡管也有所成就,如依托地方簽約高校培養國防生,直接招收地方普通高校畢業生入伍等。但總的來說,與部隊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教學資源。對軍地通用專業特別是那些軍事特色不鮮明的專業,全部依托地方高校培養,軍隊院校集中資源承擔軍事特色鮮明或是不宜交由地方的培養任務,同時承擔對國防生的任職培訓和軍事訓練任務,講授軍事課程等,建立順暢的軍地聯合培養機制,為培養軍官的復合型能力素質奠定堅實基礎。信息時代,大量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可以相互融合轉化,為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軍事職業教育領域,就是要充分發揮地方院校教學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科研實力突出的優勢,按地域或專業組建教學科研綜合體,進行科研、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教學與科研的一體化、強軍與富民的一體化,部隊的需求能夠得到地方的迅速回應,民用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好做法好、經驗可以及時進入教學一線,助推教學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此外,我軍開展軍事職業教育還必須走出國門、放眼世界,不斷拓展與外軍交流的范圍,具體來說,可以選送優秀軍官到外軍著名軍事院校學習深造,遴選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院校對外國軍事留學生開放,加強我軍院校與外軍院校之間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聯系,定期組織并積極參與國際學員周、軍事技能競賽等活動,從而做到緊跟世界軍事職業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在新軍事革命的大潮中不落伍不落后。
二是要優化各類課程設置,確保始終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毛澤東同志曾經深刻指出:“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生動地闡明了文化的重要性。美軍認為,面對信息化戰爭的時代挑戰,基礎科學文化知識是構成軍官知識結構中最穩定、最持久的部分,它能夠使軍官適應不同工作和任務的需要,奠定未來任職發展與作戰訓練的基石。因此要重視打牢科學文化素質基礎,著眼未來崗位需求設計好課程體系,確保所學的知識能夠“用得上”“管長遠”。要堅持面向未來戰場組教施教。戰場打不贏、一切等于零。課程設計要向著戰場貼近貼近再貼近,不論是內容安排,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以戰場適用為標準。要突出聯合意識聯合能力培養,一體化聯合作戰是未來信息化戰爭最主要的作戰樣式,必須將在軍事職業教育過程中將聯合意識、聯合觀念融入教學對象的血脈之中,并通過合理的課程設計逐步提升他們遂行聯合作戰的能力,確保適應未來戰場的需求。
三是要嚴格師資隊伍遴選,貫徹“名師必曉于實戰”這一重要指示。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提出“名師必曉于實戰”,對軍隊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立起了標準、指明了方向。美軍認為,軍事職業教育成敗的關鍵取決于教官能力素質的高低,因此一直將院校教官隊伍建設作為強調和發展的重點。當前,我軍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與所承擔的使命任務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教員多是從校門到校門,畢業即上講臺,對部隊情況不了解,對武器裝備不熟悉,對戰略戰術不掌握,嚴重制約了軍事職業教育水平的提升。為化解這一矛盾,必須走開院校與部隊雙向交流的路子。借鑒外軍的成熟做法,通過交叉代職、交流任職等方式使院校教員與部隊符合條件的優秀軍官之間能夠合理流動,既有助于豐富個人的崗位任職經歷,又能為院校教學特別是軍事職業教育的開展帶來源頭活水。聘用實踐經驗豐富的軍官擔任客座教授,實踐對于軍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定期邀請部隊軍官來校,對部隊的訓練情況、列裝的武器裝備等以講座的形式進行說明,開拓學員的視野、拉近與部隊的距離。選派院校教員參加重大演訓活動,以嵌入式的方式與部隊開展聯演聯訓,獲取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和現場感強烈的直觀感受,從而使教員能夠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補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