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
摘 要 心理護理一直是病人在疾病康復期間不能回避的問題。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創新,高校教學的內容也在逐漸擴充。在心理護理教學時,多數教師會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心理護理的理論知識,并且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本論文將對心理護理教學的重要性、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合作學習在心理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討論,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心理護理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專業技能。
關鍵詞 合作學習 心理護理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4.041
Abstract Psychological care has been patient during recovery from disease in question can not be avoided.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is gradually expanded. When psychological care teaching, most teachers will choose the wa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is mode of teaching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sychological care, and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care teaching will present papers,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used in the presence of psychological care teaching discussion, help you establish the correct sense of psychological car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1 心理護理的教學原則及現狀
1.1 心理護理教學應該把握的原則
(1)交流性原則。在心理護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講授護理者要接受被護理者內心的世界,這是心理護理非常重要的原則。作為一名護理者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若是護理者和被護理者之間沒有任何推心置腹的交流,這樣根本就是失敗的心理護理。交流不是簡單的言語交流,更應該是內心的交流,或者說是一種幫助病患減輕思想的包袱,內心上的釋然和解脫。
(2)有的放矢原則。作為心理護理人員,不僅僅要對被護理者誠心相待,更加要懂得被護理者內心的想法,而且還必須是內心真實的想法,不是簡單的聽病患從嘴里說的想法和意愿,更要走進內心。這樣才可以真正的了解護理者內心的想法。
(3)啟發患者原則。病患在無論是在生病期間,還是恢復期間,由于身體沒有得到真正的恢復,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會有所欠缺。因此病患在接受心理護理的時候,心理護理人員就應該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告訴病患,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設身處地的為病患著想。同時嘗試著去啟發患者,讓患者自己去思考問題,提高其自我判斷能力。作為心理護理人員,要試著去啟發患者,在健康期間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停止啟發。引導患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為什么,通過病患自己思考得到結果之后,再同心理護理人員進行交流和驗證,最終實現病患自己內心和精神的獨立和強大,這就為后期的恢復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礎。心理護理的教學應該讓心理護理者樹立自我意識,明確應該具備的能力。
(4)引導自理心態原則。自理的原則換言之就是自我護理的原則,簡單的說就是對自我生存、自我舒適、自我發展等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自理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不僅是要求自己去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同時還要樹立起自我護理意識。重大疾病在恢復的初級階段,病患很難自理,但是隨著身體的日漸康復,逐漸有能力支撐自己去完成某些恢復性練習,就應該讓病患首先樹立自理心態,此過程需要護理人員的積極配合。
1.2 心理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能與實際相結合。在心理護理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問題,不愿意設身處地的站在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于所學理論知識不能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本為相輔相成的關系,脫離了實踐的理論得不到扎實的穩固。尤其是站在醫學角度,其教學模式與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只有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經驗,才能對患者有一定的保障。
(2)學習效率低下、難度大。由于心理護理的學習不是理工科那樣一個公式“走天下”。它要求心理護理人員要有很深的社會意識和理念,是一門社會學科,更是一門生活中的“藝術”,既然是“藝術”,對于心理護理的好與壞,就要見仁見智的看待了。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需付出更多的耐心與細心,而且不同的病患需要的心理護理方式也是千差萬別的。如今更多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課堂效率低下,再加之學習難度系數的不斷增大,無法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的現象頻頻出現。
(3)學生交流能力不高。對于心理護理來說,雖然和病患的交流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總體說,還是以最簡單的語言交流為主。通過語言交流得到的就是最直接的答案,但是現在的學生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對教學知識呈現無所謂的態度,無論是向老師咨詢還是和同學之間的探討,他們都沒有積極性。這樣就會造成心理護理的學生將來與病患的交流能力不足,無法全面得知其身體狀況等。
(4)學生抗壓能力有待提升。心理護理是一個服務類行業,服務的對象都是“人”,既然是人就會有喜、怒、哀、樂,就會有貪、嗔、癡、慢、疑。人是復雜的動物,他的思想感情都在不停的波動。那么作為病患,他的思想感情更為敏感。因此總的來說,對于護理類學生,自己的抗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或者簡單的說要做個“局外人”。這個“局外人”的意思不是不去理解病患,而是要承受住壓力,理性分析問題,提出合法合理的建議或者意見。
2 合作學習在心理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1 合作學習在護理教學中的遵循原則
(1)高效性。無論什么類型的教學課堂,教師教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高效性進行。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有效掌握最多的知識。心理護理只靠一個人完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個護理者同時配合完成。所以這就要求課堂的正確實踐,小組合作可以使團隊的每個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進行角色扮演,配合完成其護理過程。
(2)實踐性。專業知識必須要依賴于社會實踐才可準確掌握。沒有實踐的理論就是紙上談兵。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護理教學中團隊合作模式的建立至關重要,通過成員間的相互討論,尋找一個合理的情景進行課堂表演及課后總結,都會有效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也可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3)團隊性。一個團隊的合理建立無法脫離成員間的默契配合,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縮短了教學時間。團隊情景的設立,角色的扮演,問題的探討,結論的精煉,每一項過程都需共同完成,所以培養學生合作性是必不可少的。
2.2 護理教學中團隊流程設計(五步法)
(1)從外界收集信息——資訊。
團隊合作模式的建立,收集信息是核心。首先,要從外界收集完整的護理信息,可通過網絡、雜志、教師、同學等各方面獲得想要了解的信息。其次,需要結合團隊成員自身情況,了解知識層面,實踐能力等進行定位,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團隊情景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2)對信息整合,決定——決策。
所收集信息內容可能存在分散或涉及層面太多的問題,而對于護理研究,只需針對某一方面展開綜合探究,通過實踐得出結論。那么就需要對收集信息進行合理整合,確定研究核心,要針對哪一方面進行展開,選擇符合本核心的信息研究。
(3)方案的制定——計劃。
一個流程的實施,完整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舉例,如每個小組按照10人進行合作,在上個步驟中,對所要研究的核心已經進行了決策。其次,對操作時間、操作地點、操作人物、操作課題等進行計劃,并說明該流程的目的、方法所在。其方法多樣,包括問卷調查,角色扮演等。將所有信息進行決策后,列入自己的計劃書中,有利于后續流程的正常運行。
(4)方案的設計——實施。
一份完整的計劃書是工作實施的開端,其次需要合理分配人員,如對于護理者、患者、醫生等角色準確落實到個人,這有利于教學模式的情景化和生活化,還要選擇合適的地點進行演習。在演習過程中需注意護理需遵循問題,如與患者的溝通,準確運用護理知識進行護理,實踐操作的準確性等。第一輪的演習結束后,進行角色互換,保證每一位成員都能感受到不同角色的不同責任所在。
(5)成果匯報階段——評價。
團隊合作的最后一項流程便是自我評價,對整個團隊流程進行綜合判斷,站在團隊外的角度,從成員的參與積極性、團隊合作能力、護理實踐準確性各方面分析,同時對其他小組的匯報成果進行探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吸取別人的優勢,發現自身的不足。綜合老師的意見作出最客觀的評價,這也有助于為以后的社會實踐汲取經驗。
2.3 團隊合作在護理教學中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合作學習在心理護理教學中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首先,它不僅依靠學生單獨的學習,且注重合作學習,其強調的是合作,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在心理護理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幫助學生培養交流能力。合作學習更多的時候要求學生之間的交流,交流注重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思維。那么這樣的學習模式也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心理護理中和病患之間的言語與肢體交流。
(3)有利于提高學生抗壓能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特別是遇到挫折和困難時需要自我減壓。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角色的互換,可以真正使得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其內心感受,尤其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且對于護理中的常見問題也可以進行有效模擬,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心理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就是最大程度的趨利避害,提高學習的正面效應,減少負面效應,做到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 林征,顧平,孫國珍,劉扣英,崔焱.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護理教育學實踐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9(6).
[2] 堤明純,鹿野美穗子,石竹達也,的場恒孝,朱莉蓮;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學習的嘗試[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1).
[3] 邱賢云,符麗燕,張琴輝.小組合作學習在本科《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