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品靜
【摘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質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質疑熱情;指導方法,提高學生質疑能力;感受釋疑,讓學生體驗質疑喜悅.
【關鍵詞】 小學數學;質疑;培養
一項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出版社有關專家開展的“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課題研究顯示:在上課時遇到問題當場主動提問的,小學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僅為2.9%.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質疑,那么,他們就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數學思考與數學探究. 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質疑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質疑熱情
小學生的感性認識多于理想認識. 更多的學生對形象的直觀的事物感興趣,對有趣味性的事物感興趣. 教師可以創設有效的情境來激發小學生的質疑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1. 懸念式情境. 懸念式情境就是教師在知識的重難點處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疑問,從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 如,在“數的整除特征”教學中,設計一個懸念:學生隨意說一個多位數,老師都能很快地說出這個數能否被2、3、5、9等數整除. 通過驗證老師結論的正確,學生必然產生疑問,進而產生釋疑的心理需求,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
2. 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情境. 在新課程的教材編寫中就有很多情境可以利用. 如,在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分數乘法”中就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唐僧師徒分西瓜,八戒吃了,悟空吃了剩下的,八戒認為悟空吃得多一些,不公平. 悟空說:“我們分到的一樣多. ”這是為什么?情境的出現,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指導方法,提高質疑能力
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提問,就必須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懂得“向誰質疑”“質疑什么”和“怎樣質疑”. 要讓學生明白,質疑不是漫無邊際的,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發現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1. 向教材質疑
教材是知識的重要載體,向教材質疑并不是否定教材,而不是讓學生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經歷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把自己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問提煉出來,并加以解決. 學會在事實的模糊處質疑,在知識結構上質疑,在概念的內涵、外延的拓展上質疑. 如,五年級上冊的探索活動(成長的腳?。┯脭蹈褡拥姆椒▉碛嬎悴灰巹t圖形的面積,不能用已學的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學生無法直接解決問題. 教材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計算的方法,不善于質疑的老師和學生會借助以前的“不足一個方格的,兩個算一格”的知識進行計算. 而善于質疑的學生就會打出一個大大的?這樣處理它們的誤差會很大.
2. 向老師和同學質疑
課堂是多元生成的教學活動. 很多學生只知道教師說一就是一,從來不問“為什么是一?為什么不是二?”這對學生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因此,要教會學生善于向教師和同學質疑,不輕易地認同他人的觀點,而是通過自己或小組的獨立思考,判斷其價值,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教學《分數的認識》時,學生提出質疑“老師,為什么一張紙的是半張紙,兩張紙的是一張紙,四張紙的是兩張紙. 同樣是,紙的張數卻不一樣?”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據理力爭,問題自己提出,規律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總結.
3. 向常規和生活質疑
經常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一些富有挑戰的問題,在發現中質疑. 對常規揭發質疑、評價、拓展思路,以尋求獨特、新穎的解題方式. 如畫圓的方法,可以先畫一條射線,以端點為圓心,再從端點出發,在射線中選取一條線段做半徑進行畫圓.
三、感受釋疑,體驗質疑喜悅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起“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理念,要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積極創造“多次追求成功”的條件,努力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想方設法給他們表現才華、體現價值的機會,樹立“成功”感. 提出問題就需要把問題解決,如果學生在嘗試中一味的失敗,那么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在心灰意冷中失去探索的興趣. 數學課堂教學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讓體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更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樂趣,尤其是體驗到問題解決時所帶來的那一份成功.
例如,教學“分數的認識”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繩子. 折出它的,折好后,讓小組之間比較長短. 有的學生就提出了“大家折出的都是繩子的,為什么長短會不一樣呢?”讓學生去嘗試解決,最后得出:由于準備的繩子長短不一樣,單位“1”不相等,所以它的也不相同. 在學習中,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生提問的熱情.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不斷產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產生問題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只有培養學生質疑,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敢于挑戰權威,才能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學生才能時時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才能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陳麗華. 數學教學中“質疑”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15年06期.
[2]劉言林.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