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渭和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教師常用題海戰術讓學生掌握并鞏固數學知識點,做題自然是有效的,卻是機械的、枯燥的。與盲目的做題相比,教材的理論內容以及教材的習題,實際上更能系統地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它不僅僅適用文科,在數學中同樣適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教材應用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是經過多年教育實踐檢驗,由當今中國數學權威編撰而成,有很高的權威性,特別是初中數學教材,其版面設計與內容銜接都非常人性化。教材記載了學生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識點,并且每個知識點的習題都是根據相應知識點設計,具有典型意義。如果教師能夠帶領學生深挖教材,如果學生能夠自主地多次復習教材,其效果實際上比課后補習班更有意義。
一、及時預習,經常復習
教材是學生上課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探索教材新內容。很多學生沒有預習習慣,只是機械地跟著教師節奏,并且學生對教材重視程度也不夠,有些學生甚至干脆放棄了教材而去看自己買的一些教輔資料,這都是片面的做法。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重視教材,特別是在預習與復習的方法上。數學知識點一脈相承。在學習新知識點前,復習相關知識點是重要的學習步驟,而通讀教材則是有效的復習方法。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前,應對上一章“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復習,根據學生以往的經驗,某某圖形的判定一般情況下與某某圖形的性質是順序相反的兩組知識點,因此熟讀教材,了解哪里相似哪里不同。例如,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對邊也相等,這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那么反過來,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便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學生在閱讀教材中發現數學中的有趣現象,也是預習與復習的魅力。
二、考試前復習以教材為主
文科學科的復習可以是將平時老師要求背的內容鞏固記憶,英語的復習可以是背單詞背短文,但很多學生對于數學的復習一頭霧水,平時老師只是布置數學作業,在考試前再做大量的數學題也沒有意義,進而學生就有了放棄復習數學的想法。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中國有句俗話叫“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們雖然不提倡考試前臨時突擊復習,但實際上這種復習還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學生如果考試前放棄復習數學,那么肯定要比復習的學生成績要差,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學校學生數學平均成績要低的原因。
其實,數學的考前復習很簡單,從教材的第一章起到目前學到的章節,每一個定義,每一道習題都要仔細看一遍。很多定義時間久了可能已經不清晰了,有時知識點的運用也不熟練了,這些都可以通過熟讀教材來解決。剛開始這么做可能消耗時間,但是一旦養成這樣考前復習的習慣,那么閱覽教材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效率會越來越高,特別是有月考安排的學校,學生如果能每個月都這樣復習一遍數學教材的話,那么快速提升成績其實是可以實現的。實際上,初中數學屬于基礎學科,其學習內容是同很多方面相關的,按照細節劃分實際上可以分為幾何代數還有概率問題等方面的,如果將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分別列入這幾大方向下,每次考試前都進行復習,效率會提高很多,知識點變得有條理,并且通過反復閱讀形成知識點的網絡構架圖,這樣就能真正做到熟讀教材了。
三、重視教材中習題的作用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每一章節后面都有一定數量的習題,這些習題是對剛剛學習知識點最好的應用,也是學生復習教材中需要著重照顧的地方。有些學生因為習題過于簡單而忽視,有些學生僅僅視其為一道“題”,僅僅是做過茫茫題海中一道普通的練習題,這些都是需要糾正的。我們的教材是北京師范大學眾多數學教授凝結心血所編撰的,其中的習題更是教授們為了配合剛剛學到的知識點而對應的題目,只有將這類題目做到得心應手,才能將其對應知識點運用得得心應手,才能去面對一些難題,一些拔高題。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節中,有一道習題為△ABC中AB=AC,∠A=40°,則∠C為多少度。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習題,口算即可算出,但是這樣的習題只用到一個知識點,只有將這種類型習題做熟,才能為以后同時用到三四個知識點的習題打下基礎。
總之,教材應該成為初中數學教育的核心,教材的內容是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全部掌握并且熟練運用,由易到難地進行練習,學習數學就會成為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數學考驗的是一個人的邏輯水平,只要把學生的邏輯水平鍛煉起來,數學便是一項非常容易掌握的學科。
參考文獻:
[1]梁秀麗.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材使用舉隅[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
[2]郭秀蘭.中學數學教材研究方法之我見[J].科技信息,2009(0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