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近奇 王熙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社會思潮競相爭奪話語權,大學生創業群體中出現了價值虛無主義、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的不良傾向。文章從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人的本質理論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引導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理論依據,提出政府宏觀調控和輿論引導、高校培育管理和教育規范、個人自我教育和自覺踐行等路徑來培育大學生正確職業價值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創業教育;高校
![]()
2015年3月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13次提到創業,38次提到創新,2015年5月,國務院發出(2015)36號文件,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以堅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培養短板;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為基本原則,力圖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但是目前,大學生創業群體仍然存在一些不良價值取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去勢在必行。
一、大學生創業群體存在的不良價值取向
1、國家層面的價值虛無主義
目前,“價值虛無”、“思想錯位”的現象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底線,大學生愈來愈多地通過物質的炫耀,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價值虛無主義體現出兩個明顯的表征,一是人們對社會進步信念的懷疑,二是社會多元價值觀嬗變所帶來的精神困惑。游戲人生、拜金享樂主義、正在瓦解大學生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正確的價值觀。
2、社會層面的個人主義
在社會轉型的今天,有些人認為個人主義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價值導向,集體主義只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應該建立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個人主義的倫理觀。從歷史上看,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集體主義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集體主義也逐漸強化,但是固化地強調集體主義消解了個人主義的創造性,也會減緩社會的發展進程。做到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和諧統一,才能從根本上推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3、個人層面的功利主義
在當代中國的現實世界中,理想化已逐漸向務實方向轉變,由注重“義”向注重“利”轉變,人們通過這個事物所持的價值尺度來判斷這個事物是否具有價值。在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消費主義、拜金主義正好迎合了當今社會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價值觀,功利主義在社會蔓延,價值觀和信仰體系遭到消解。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
探討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是引領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國家層面的立論之本。國家要滿足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重要觀點之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在經濟深刻變革的今天,我國順應社會潮流和時代的發展,積極調整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從經濟性政府向服務性政府轉變,更好的維系國家治理體系的內在張力。提高我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加快他們行動的步伐。
2、人的本質的理論
探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理論,是引領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社會層面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強調人的本性在于其社會性,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因此人的本質是具體的、歷史的。作為筑夢者的大學生群體更應該抓住歷史的機遇,積極融入到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去,有信心面對自己追求的職業理想,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用自己不朽的青春去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3、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探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引領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基本要求。發揮人與客體相互作用的能動性,關鍵在于人的社會屬性和社會關系、社會素質和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馬克思在《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論證了,“教育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關鍵在教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的重要一環,必須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在大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比重,為滿足社會需要提供更為廣度的智力支持。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選擇
1、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輿論導向力
政府應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正面引導和正能量傳達,細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使之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加強政府輿論導向,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主流價值傳播渠道的作用,以大眾化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府部門要完善文化市場機制體制建設,積極創建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和道德模范帶頭實踐活動,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局面,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一個和諧的競爭氛圍,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
2、更好提升高校培育管理和教育規范力
將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培育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來抓,使之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精神世界,培養大學生公平的競爭就業觀和積極的多元創業觀,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其次,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創新實踐教育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教育教學基地建設,組織大學生校外實踐活動和主題教育活動,讓高校就業創業課程真正滿足社會實踐需要,以多種渠道傳授就業創業技巧和經驗,滿足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技能和心理需要;最后,建立符合高校就業創業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就業創業指導老師的重要作用,設立專項基金鼓勵優秀的就業創業指導老師,搭建就業創業成功校友“反哺”在讀大學生交流的平臺。
3、更好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覺踐行力
大學生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識。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高校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發揮其作為思想的活躍載體的重要作用;其次,大學生要科學設計職業規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入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要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根據各階段的就業環境,即時調整職業坐標,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打亂自己的長遠計劃。最后,大學生要牢固樹立使命意識,將“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不平凡的人生。
總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必須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地位,創新大學生就業創業模式,讓更多的大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去迎接社會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李時椿,常建坤主編.《創業與創新管理:過程·實戰·技能》[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陳章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共識機制問題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7):60-61,68.
[3]葉暉,張孟超.淺談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環境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