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慶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開展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著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論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講,內容顯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效率;提高
教育和思想價值觀念以及品德修養的培養是緊密相關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品德修養,并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小學階段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意識的基礎和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能夠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因此,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為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營建良好的環境是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也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情感的交融
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態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老師、尊重老師,使學生由喜歡思品老師而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系中,老師起主導調節的作用。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一個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首先,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表情動作要體現平等、民主。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特別是上課時,老師站在講臺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學生的緊張情緒。其次,老師要善于用眼睛表達自己的情感信息,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從走進教室的一刻起,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用自己和藹、信任的目光,盡可能平均地投向全體學生,這不僅會大大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還會讓每一位學生,有一種被重視感、被關注感,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還要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給學生送去不同的眼神:當發現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膽怯、畏縮,用目光去鼓勵、支持;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應嚴厲而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應換成贊許、信任的目光。特別是對一些后進生切忌用鄙視、厭惡、輕蔑的目光對待他們,那會損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換之用一種期待、信任的目光讓他們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二、師生合作互動,激發情感
創設多向交流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只有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學生很容易產生單調、乏味的厭學情緒。采用多向通話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模式,其形式是允許學生間的議論、評論、肯定或修正各種見解,通過直觀啟發、學具操作、合作實驗、實踐測量、游戲競賽等,為學生學習營造一種愉快、寬松的氣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開拓思維,促進教學中認知信息的交流,而且也為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鼓勵學生自己質疑釋疑。雖然可以由老師提問,學生討論,但若能形成學生自己質疑釋疑,共同探索的氣氛,則更有利于學生在共同探索的過程中,分享認知活動中的情緒體驗,促進情感上的和諧融洽。引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在教學中,當學生答題中出了差錯,無法自己解決時,設法引導其他學生幫助解決。這種學習中相互幫助的氣氛,有助于增進學生友好情感。如可以采用“小老師”制,讓做對的學生幫助找出錯題癥結所在,再讓學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見解。這樣的教學,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培養了其余同學熱心幫助同學的品質。在這種氣氛中,即使有同學錯了,也不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大家努力從他人的見解中去發現好的地方,從而使學生都在相互幫助、信任、支持的教學環境中更快樂、有效地學習。
三、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變得遲鈍,難以產生心理反應;而新穎奇特的對象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興奮。因而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不能給學生“老一套”的感覺,否則就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方法的設計思路可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在每堂課里應形成不同的教法;二是在不同的章節之間盡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這樣一來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新鮮感,興趣自然也激發出來了。舉辦有趣的互動游戲,可以就思想品德的某個內容作基點,以主題為范本開展演講比賽、情節模仿、人物扮演等小游戲,也可以就一個有關思想品德的話題展開討論,開展團隊辯論賽,積極鼓勵學生思考,踴躍提出與分享個人觀點和看法;播報熱點時事新聞,小學思想品德如果不積累實例就等于空殼,教師要使學生養成讀報看報、快速找出有價值新聞的能力,要求他們在看報的同時先標出所有有關思想道德的內容,再做簡要的記憶,在課堂上專門安排幾分鐘的新聞人人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看到的思想品德新鮮事物;自我認識剖析缺陷,在班上設立“冥想”的環節,讓學生在枯燥的課程上得以休息,通過所學的思想品德內容,認真分析自己身上的毛病以及不足,將它們記下來,通過接下來的學習找出解決辦法。有些學生還可以當眾坦白給教師和其他學生聽,并尋求大家的幫助,以求盡快找出解決方案并加以改正;建立學習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搭配組成思想品德學習小組,遇到問題小組問自己討論,自己想解決方法,組長整理后再加以整合,不但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愛上學習,激發興趣,而且可以獲得別人看事物的眼光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取長補短,爭取達到大家的共同進步。
四、利用多媒體
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新世紀已經成為了一個科技迅速發展的世紀,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是高科技時代,因此,以計算機作為主要代表的科技已經融入到了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中,并且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課要聯系學生生活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注重服務于未來生活,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它不僅使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隔離,也與學生本來的發展相去甚遠。為了改變傳統的“說教”,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
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僅是通過課堂中教學行為來體現的,教育的空間是廣闊的,生活中處處有教育,時時有教育,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綜合運用身邊一切可用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為他們進一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