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夏木?滿蘇尓
【摘要】地理課程能激發學生想象能力,構建三維立體空間,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消化枯燥的地理知識,增加課堂趣味性,達到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在新課標要求中,地理教學要統籌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關系,加大信息技術應用范圍,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本文圍繞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途徑展開討論,以期促進高中地理學科持續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教學效率
![]()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給高中教學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加入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地理課程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它涵蓋世界各國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強調“經緯度”等理論抽象知識,在講解到人文風情時,因缺乏相關條件,有可能直接忽略,所以教師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地理信息技術介紹
地理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系統為基礎,將全球地理相關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項新型科技成果,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空間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遙感系統(簡稱RS)[1],其中跟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全球定位系統,跟地理教學相關的后兩種。
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是指地面導航系統,能實時定位物體位置,方便人們生活,主要由用戶設備(如手機、電腦)、空間星座(如衛星)、地面監控三部分組成,比如學生手機都配備有GPS,當學生丟失或者迷路時,老師跟家長可以通過GPS搜索,由空間星座對學生進行定位,通過地面監控系統破譯信號發送路線信息給老師家長;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有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跟地理學科有著密切關系,帶動了信息地理的發展,它能幫助地理學構建空間平臺,方便教師教學[2];遙感系統(簡稱RS)是一門新興地理技術,主要用于空間監測,比如人造衛星等。
二.信息技術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應用信息技術,能提升課堂有效性,有利于貫徹“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從地理教師的角度來說,信息化技術能更新教學方式,在傳統的地理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依靠地球儀、紙質地圖等抽象型教具,不能很好地解釋相關地理現象,讓學生對獲取的知識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而信息化技術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提供多種動態直觀型教具,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地理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自然地理是地理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比如黃赤交角的公式、時區時間計算等,信息技術能將這些抽象型知識點轉化為圖形、畫面,幫助學生構建空間地理知識網絡,方便學生記憶。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需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發展個性,引進相應地理教學技術,用信心化、智能化提升課堂效率,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
(一)創設實際地理教學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用最簡單的實例來說: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就屬于地理范疇,所以地理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貼近生活實際,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地理教學情境,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比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常見的天氣系統》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以下地理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推遲”一分鐘進入教室,學生肯定會好奇為什么一直準時的老師也會遲到呢?在這個過程中,引起學生注意,然后教師利用信息化設備可以播放一段其他區域或者國家的天氣預報,這一段天氣預報要涵蓋常見的天氣,比如晴天、雨天和多云天氣,讓學生形成“天氣系統”的大概印象,播放完視頻之后,教師再解釋自己今天“遲到”的原因:天氣造成路上堵車,讓學生了解“天氣系統”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從這個地理情境中,我們可以看出,信息化技術能夠渲染地理學習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讓學生全身心參與教學過程,引進“互動型”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中消化抽象地理知識,教師要不斷創新地理教學情境,多與學生交流,全面掌握學生情況,用信息化技術加強與學生課后聯系,及時解決學生地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3]。
(二)提供直觀教具,構建學生地理知識網絡
信息化技術能給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提供直觀形象教具,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依靠最簡單的三角尺等教具,在課程中不能直接展示地理知識原理,隨著信息化技術進入課堂,多媒體等設備改變了教學現狀,教師能夠制作“動態”地理知識,比如“洋流”形成過程、“地震”發生原因等,讓學生利用圖形記憶,構建地理空間知識網絡。
在學習《日界線》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在多媒體上展示兩條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和子午線,然后可以布置相關課堂練習,比如:當北京時間為10月2號9時,全世界還有()
A.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2號 ???????B.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號
C.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2號 ?????????D.多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號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考方向:北京處于東8區,根據中時區定義判斷0時位置,從而得出答案C。
(三)提供地理實踐途徑,培養學生空間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地理老師要利用信息化技術給學生提供地理實踐途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比如在學習“黃赤交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利用多媒體設備模擬“黃赤交角”的形成,在這種實踐過程中,加強學生識記能力。
(四)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變學生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學生是獨立發展的個體[4],每個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不同,教師要利用信息化技術了解學生差異,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變學生,比如在確定房屋選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得出最佳方案,同時在信息化設備中展示學生成果,根據學生不同想法開展針對性指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夠顯著提升課堂有效性。高中學校要加大信息化技術投資,提高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培養一批高素質信息化地理老師,讓老師接受最新信息技術培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技術改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高中地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統籌地理學科和信息化技術之間的關系,提供多種地理實踐活動,創設良好地理信息情境,用智能化技術培養全能型學生,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旋曉偉,王林,王曉青.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調查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125-128.
[2]雒瑞芳.新課標下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116.
[3]魏青.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9:156-157.
[4]陳喜生.高中地理新課標教學中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探析[J].亞太教育,201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