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杰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中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逐步地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學情境的創設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更多的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強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分析,探討情境創設在教學活動中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教學情境;策略
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注重教師“教”的活動,忽視了學生“學”的活動,使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實踐相脫節,難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學的語文教師,如何改變這種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將語文課講得有趣味、有意義,這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創設情境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對中學語文教學的良好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這種教學方式是將書本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學生參與情境更好地理解知識,獲得直接的經驗,增強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可以在冬天組織學生去室外學習,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冬天的景色、天氣、意境等和作者筆下的冬天有何不同。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的結合,能夠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提高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
教師一味地注重書本知識的灌輸,枯燥乏味的內容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多媒體技術具有獨特的作用,能夠直觀生動地展現人物形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結合,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海燕》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海燕搏擊風浪的畫面,讓學生直接地感受到海燕不畏困難的精神,進而聯想到英勇反抗的革命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利用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情境
中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傳統的語文教學打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制約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皇帝指哪一類人”“小男孩指哪一類人”“這篇童話故事諷刺了什么”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文章,自己找答案,自己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獨立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學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很多,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培養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冬梅.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的途徑與策略[J].學周刊,2014(15):152-153.
[2]徐麗軍.中學語文情境教學及情境創設路徑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8):8-9.
編輯 謝尾合